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检查指导青海互助县油菜生产情况
近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治及监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青海大学副校长杜德志到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杂交油菜制种基地检查指导油菜生产情况。
该县“北山”山大沟深,四面环山,具有天然的隔离屏障,平均海拔2500米,平均气温2.2~3.8℃,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加上油菜花期气温平稳、偏高,微量花粉少,纯度高;油菜收获期雨水少,制出的杂交油菜种子籽粒饱满,生活力强,发芽率高。因此,有利于油菜作物形成高产,也有利于高产遗传基因的表达,制出的杂交油菜种子千粒重高、含油量高,纯度达到90%以上,发芽率达到95%以上,制种产量是我国东南部地区三倍以上。2009年“北山”杂交油菜(包括春油菜和冬油菜)制种面积达到了7000亩以上。其中互助县巴扎乡近1600亩,加定镇3500亩,相邻的甘肃省天祝县(那位、朱岔、达俊台等)近2000亩。
杜德志副校长认真听取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蔡有华关于该县油菜生产情况的汇报,详细询问了油菜病虫害防治,尤其是黄条跳甲、茎象甲的防治工作,提出了要继续抓好油菜露尾甲、菌核病的防治。并通过实地调查,对该县油菜生产上采用高效低毒环保型种衣剂“锐胜”,替代高毒高残留有机磷类农药“甲拌磷”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