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襄城县2009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9年科技入户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农业局党委领导下,在全国、省大豆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大豆科技入户实施方案要求,通过专家组制订工作计划,技术指导员直接入户指导,科技示范户照方实施,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技术措施,项目上半年工作已顺利完成。现汇报如下:
一、科技入户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展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示范作用
1、巩固了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做到县有技术指导单位,乡有技术指导组,村有科技示范户。全县确定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植保质检站、县种子管理站3个县级技术指导单位,10个乡级技术指导组,55名技术指导员,100个科技示范村,1000个科技示范户,20000个辐射带动户,密切了技术单位、技术员、农户三者的关系,拉近了农业技术推广链条,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更快、更好地转化。
2、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得到有机结合(连续两年国家大豆产业体系与东北农业师范大学联合研制的大豆免耕灭茬播种机在我县试验示范),省、市、县农业技术专家有机组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科技成果推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由过去简单的媒体讲座、办班培训,大田示范到现在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面对面讲,手把手教,技术人员逐步“农民化”,农户生产逐步“科技化”。
(二)示范户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广泛开展现场示范、举办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各种形式,面对面,手把手地把科技致富信息传递给示范户,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示范户,使示范户深刻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亲身体会到依靠科技带来的实惠,学科学、用科学成为科技示范户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大大增加。
(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得到普及
1、主导品种
技术指导员在选择良种和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加强对示范户指导,促使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今年我县的主导品种是:豫豆22、许豆三号、豫豆25、郑92116、徐豆14。全县22.3万亩大豆,主导品种面积19.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7.4%。其中1000个科技示范户种植大豆面积6463.8亩,
2、主推技术
全县22.3万亩大豆于6月14日播种完毕,100%实现了足墒早播、机械精量播种、大豆免耕栽培技术;85%农户使用了播后苗前封闭性除草技术;96%实现了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等技术.
(四)科技入户工程带动新农村建设
我们在搞好科技入户工程工作同时,技术指导员指导农民搞好庭院经济,大力发展养殖业及农村沼气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1000个示范户,已建造农村沼气275座。其中丁营乡丁营村、姜庄乡大营村等10个科技示范村已列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五)科技入户调动了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搞好农业科技工作的积极性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发挥,新技术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广大技术人员在农民的心中有了新的定位,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工作热情较高,服务三农意识大大增强,广大示范户亲自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业的关心、支持和技术指导员热情服务,积极配合指导员开展农业新技术示范,并将自己获得的新知识向周围群众传授。广大农村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为了搞好科技入户示范程,县政府及时下文调整了“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段殿臣 任组长,农业局、农机局、水利局、财政局、科技局等有关单位副局长为主要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调整专家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明确了3个县级技术指导单位,10个乡级技术指导组,重新选聘55名技术人员作为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员,按照本人意愿,村委推荐的办法遴选出1000个科技示范户。为了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科技入户办公室下发了襄城县2009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职责、考核办法,对专家组、办公室进行了任务分工。同时县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对技术指导和科技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督导,奖惩结合,对上一年工作不认真,服务质量差的技术指导员和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作用较差的示范村和示范户及时进行了解聘和调整,保证了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
(二)搞好培训,提高素质
技术指导员是科技入户指导的主力军,为了丰富技术指导员知识,增强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我县采取了集中培训和交流学习相结合方式提高技术指导员素质。上半年我县共举办5期技术指导员培训班,3月7日, 我们举办技术指导员培训班 邀请河南省许科公司高级农艺师、小麦新品种许科一号育种专家赵土岗和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崔玉民同志,为我们传经送宝。5月19日上午,我们特邀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省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任洪志研究员与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大豆室、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卢为国博士到我县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演示做了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的介绍,为我们技术指导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科技示范户即是科技入户的实施者又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搞好示范户技术培训,使示范户掌握新技术,为了搞好对示范户的培训,采取了多样形式。我们主要采取了农业技术讲座、田间地头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召开大型会议等形式。今年上半年全县以示范村为主举办技术讲座120场次,主讲农业生产技术,田间地头指导300场次,在大豆播种关键季节,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农业生产技术,发放技术资料2万份,主要是大豆技术指导明白卡,大豆播种技术方案,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7月4号县植保站站长王殿军同志在电视上向全县农民详细讲解了如何科学安全的使用农药常识,以及高毒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危害性,发生趋势及防治方法。通过多样化培训指导,使全县科技示范户技术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
(三)物化补贴情况
5月29日-31日,历时三天时间,全县1000个科技示范户物化补贴(大豆种子),已全部到位。
从5月29日起,全体技术指导员齐行动,利用农用机动三轮车、摩托、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纷纷把种子及时送到示范户家中,同时农业局启动“农业科技直通车”把栽培技术资料和种子送到示范户家中,今年我县科技入户供种情况是范湖乡大豆万亩高产创建活动区供应2个千亩方:豫豆22、中黄41、五星一号、9805、郑92116、徐豆14六个品种,供应四个百亩连片示范方中黄41、9805、郑92116、徐豆14四个品种创建高产亮点。
另外供应范湖乡洼郭村;茨沟乡万桥村、虎头李村;山头店乡张卜庄村;麦岭乡后纪等示范村共15个30-50亩示范片。
山头店乡豆王庄村大豆核心示范区面积350亩,豆种全部免费供应,其中100亩中黄41、37亩五星一号、50亩9805、20亩中黄42、60亩冀豆17与冀豆20、83亩郑92116。
1000名科技示范户供应92116、中黄41、徐豆14三个大豆品种。
今年累计向科技示范户及高产创建区供应大豆种子 10万余斤。
(四)建立核心示范区与万亩高产示范方以及百亩示范片
1、建设高产核心示范区
大豆核心示范区设在山头店乡豆王庄村,面积350亩以上。区内设置内容5项:品种展示、根瘤菌拌种示范、肥料试验、高产攻关田试验、化学调控试验,核心示范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达到了高标准播种、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创出了亮点树立了榜样。
2、创建万亩高产示范方
示范方设在范湖乡范西村、倘庄村、洼郭村、营陈村、坡周村、帅郭村、康封村等7个行政村,示范方内4个百亩连片示范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达到了高标准播种。
3、创高产示范片
姜庄乡的后城村两个100亩示范片;丁营乡的丁营村50亩示范片;茨沟乡的万乔村100亩、虎头李村150亩示范片;山头店乡的张卜庄村150亩示范片;范湖乡祖师庙村80亩、洼郭村120亩示范片等。各示范乡镇各设立2-3个50亩以上的示范片共15个,且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方便农民观摩学习,利于扩大宣传影响。
三、存在问题
1、个别技术指导员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业务水平能力差。
2、有些示范户的素质和科技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强化入户指导。
以示范户为核心,技术指导员为关键,进一步抓实大豆管理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工作,巩固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每名技术指导员,累计入户指导时间不少于100天。
2、狠抓技术培训。抓好技术培训,拓宽技术指导员新技术,全面提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素质,使示范户全面落实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措施的增产作用。
3、按照项目技术方案进度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组织农民到示范区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抓好园区建设,高产典型;搞好项目的测产验收和工程总体效果评价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