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广南县抓好四项工作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广南县农业部门的重点项目之一,今年已经实施第五年。按照上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相关通知精神,今年我县把玉米、水稻列为示范作物。1——7月份,我县团结和依靠全体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加强队伍和制度建设,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重点项目,根据生产实际,先是扎实抓好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抗灾减灾指导工作,进入春耕生产阶段后,通过创建粮食高产样板、抓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竞赛和加强农业科技入户信息宣传,由技术指导员采取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建立科技示范田、发放技术资料、播放技术光碟、设立“农技110”咨询热线、发放技术指导服务卡等方式,进村入户,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科技服务与为农民办实事结合起来,送信息入户、送技术入户、送物化补贴入户。半年多来,累计入户914天,开展玉米专题培训56期次、水稻专题培训34期次,印发科普资料1.44万份,播放技术光碟46场次,张贴宣传标语49条,培训技术人员202人次,培训示范户和农民6.84万人次,示范户种植杂交玉米主推品种4497亩,水稻2755.3亩,2万户带动农户种植杂交玉米45674亩,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样板5120亩,2万户带动农户种植水稻23541亩,补贴示范户种子6700公斤,完成农业部玉米生产相关调查4期。目前,玉米、水稻长势良好,已经全面进入中后期中耕管理。
一、扎实开展旱灾、风雹灾受灾小春作物恢复生产技术指导 今年开春以来,广南县自然灾害频发。一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广南县先是遭受长达2个多月的旱灾;3月14日,全县又发生罕见的春季霜冻灾害,最低气温由13日白天的14.6℃迅速下降至-2.6℃,14日白天气温又迅速升至23.4℃,极端温差达26℃,恰逢蚕豆、豌豆等小春作物开花结荚,小麦扬花抽穗,因而农作物损失严重;2009年4月15日晚10时30分至次日凌晨1时,广南县境内陆续遭受风暴灾袭击,风雹灾害造成全县5个乡(镇)21个村委会(社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8.4万人,农作物损失巨大。频发的自然灾害,累计造成小春作物受灾43.3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0.6亿元。 广南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在抗灾减灾工作中,认真落实上级农业部门要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动员57名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深入到11个乡镇,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动员示范户、带动户投入到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中。一是指导群众开展受灾农作物的抢收、补种和中耕管理:11个示范乡镇及时抢收蔬菜、豌豆、蚕豆、甘蔗等农作物2.21万亩;补种改种农作物3.54万亩;受害作物的抢救和保护18.5万亩;清理沟渠,预防渍害1.93万亩;追肥10.7万亩;病虫害防治29.6万亩;二是开展主导品种咨询,指导示范户、带动农户购买杂交玉米种子10.1万公斤、杂交水稻11.7万公斤,良种种子入户率100%。三是及时制定玉米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下发各示范户,开展玉米播种技术指导。
二、认真落实云南省“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狠抓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建设 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总体部署,示范乡(镇)农技站、专家组、技术指导员按照县农业局统一部署,深入一线,通过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样板、粮食作物间套种,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粮食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努力实现粮食总产量2.5535亿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的年度目标,争取成为云南省的粮食生产大县。
1、扩大间套种面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县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示范推广35.51万亩,预计新增粮食2242.5万公斤。
2、创建粮食高产示范样板,推动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在珠琳、南屏两个玉米主产区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样板2个,完成面积2.21万亩,预计单产在650公斤以上。
3、抓好“五个千亩”连片科技示范样板,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即在旧莫完成水稻多样性混栽10150亩、珠琳1274亩玉米高产创建、珠琳1006亩辣椒套种玉米、八宝1080亩优质稻条栽、五珠1075亩玉米套种大豆等“五个千亩”连片示范样板。
4、抓好良种良法两个全覆盖,加快科技成果普及。在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沿线抓好80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16万亩杂交水稻、10万亩优质稻、20万亩杂交玉米、9万亩水稻条栽、12万亩玉米规范化种植、6万亩地膜覆盖栽栽培工作,集中力量实现良种良法两个全覆盖,即:实现良种化覆盖,不栽老品种,确保地里种的是杂交包谷,田里种的是杂交稻或优质稻;实现规范化覆盖,种植必须规范化,水稻育秧全部实现湿润育秧或旱育秧。
三、继续开展粮食作物高产竞赛 我县2007、2008年连续成功在全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户中举办了杂交玉米高产栽培竞赛,对调动示范户生产积极性,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我县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反响较好。为推动2009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鼓励更多的农户创建粮食高产田(地)块,提高我县粮食生产水平,经广南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09年继续开展粮食作物高产栽培竞赛,把竞赛品种从玉米扩大到水稻。活动规定:凡全县11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乡(镇)的1000户示范户,采用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同一品种连片种植面积2亩以上的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报名参加杂交玉米高产竞赛,待秋收后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行政领导、农户代表共同实地验收,根据验收单产从高到低,累计在杂交玉米、杂交稻、优质稻中选取20户高产户(其中杂交玉米10户,杂交稻6户,优质稻4户),每户奖励500元,其中:示范户300元,技术指导员200元,并召开全县性奖励大会,邀请县委、政府领导在会上对获奖示范户及其技术指导员颁发奖状、证书和奖金。到7月上旬,全县符合竞赛条件报名参加的示范户有74户,面积347.2亩。目前所有参赛地块已全部转入中后期中耕管理,高产竞赛对农业科技推广行动的作用已经初步彰显。全县杂交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4.33万亩,比2008年的18.25万亩提高了33.3%,杂交玉米规范化栽培达到15.36万亩,比2008年的13.4万亩提高14.6%。
四、继续加强科技入户工作信息宣传工作 结合农业系统管理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了农业科技入户信息上报制度,要求每个示范乡(镇)每月至少上报一条农业科技入户信息,由县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上报省、州、部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为了提高信息员的写作水平,三月份,县专家组还专门组织培训,给各信息员讲解农业科技入户写作基本知识和注意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技术员的写作积极性。到7月30日止,共整理发布和上报信息311条。其中被中国农业科技入户网采用1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