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举行十周年庆典活动
柯炳生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建立的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成立十年来,在农业部指导下,在国家各项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几年来培育出43个省级以上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其中有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第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10年间,培
农业部科教司刘艳副司长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建设10年来取得的成绩。她说,十年前,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一部分育种力量比较强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建设了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和分中心,他们汇集了我国玉米育种方面最强的力量,也代表了我们国家整个玉米育种的最高水平。十年来,玉米改良中心在戴景瑞院士等老一辈育种家的带领下,在中国农大等各依托单位的支持下,经过10年的发展,玉米改良中心和分中心在全国建立了国家玉米育种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每年举行的学术委员会,不仅交流材料、交流信息,还共同培养了人才,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也为我国新成果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针对目前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她希望农业科技界、育种科研界和企业联合起来,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玉米育种界率先探索出中国种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在玉米中心全体科技人员的努力下,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瞿振元书记在大会总结讲话中指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10年发展历程,是“硕果累累的10年、人才凝聚的10年、团结协作的10年、走向世界的10年”。今天在这里举行玉米中心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意义重大。当前世界面临的粮食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和未来能源作物之一,玉米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希望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继续努力,将玉米育种研究和玉米品种推广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把更多高端产品变成现实生产力,有效地推动玉米育种的发展,让农民从中受益。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李建生同志汇报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十年来的工作。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以发展玉米科技、服务“三农”、提高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大目标。坚持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结合的指导思想。以玉米种质创新研究为核心,分别向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延伸,创新了9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油玉米群体育种新材料,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19篇,培育了43个省级以上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其中国家审定品种12个,申请新品种保护17项。十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2002年“优质高产杂交玉米品种农大108选育与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优良玉米自交系综3和综31的选育与利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高油玉米种质和生产技术系统创新”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根据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不完全统计,1998-2007年十年间,农大系列玉米新品种在全国的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1亿亩,增产玉米120亿公斤,新增效益144亿元。
农业部计划发展司,科技教育司相关处领导、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吴景锋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