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农广校开办农民信息技术中专班(图)
本网讯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农民的学历水平,增加农民的专业技能,强化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民在劳务市场的竞争力是顺义农广校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顺义农广校多措并举,加大与各镇政府合作办学的力度,提高村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二心”深入搞调研。一是关心:顺义农广校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早在2009年3月组织干部教师深入马坡镇石家营村展开调研,时常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农民排忧解难。二是谈心:顺义农广校干部教师多次深入马坡镇政府,与政府领导促膝谈心,了解镇领导的意图,随后又深入石家营村与农民畅谈,摸清心理,掌握村民的需求信息,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三有”建设新农村。一是有学历。为了加快马坡镇石家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顺义农广校与马坡镇政府在石家营村合办农民信息技术中专班,共招收农民学员100人次,毕业后即可取得信息技术专业中专文凭。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储备坚实有力的后备力量。二是有技能。为了提高村民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开设中专班的同时,还开设两项技能培训,分别是计算机操作员和计算机维修工,培训结束后即可获得两项职业技能证书。三是有提高。通过对村民进行学历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村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村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新农村。
三、“三进”实现“两不误”。为方便农民学员上课,顺义农广校采用“三进村”和“两不误”的授课方式。“三进村”即教室设在村,老师送进村,设备搬进村;“两不误”即为了不耽误农民干农活,授课时间设在每周五和周六晚上七点至九点,集中上课,从而实现干活学技能“两不误”。
四、“三实”满足学致用。中专班课程设置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依托顺义社区教育中心在马坡镇石家营村建成的实训机房,开设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组织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及上机实际操作,从而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顺义农广校将不遗余力,充分发挥优势,以马坡镇石家营村为示范,逐步推广到其他乡镇,从而实现顺义区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