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村上的第一笔支出都用于教育”
“每年,我们村上的第一笔支出一定是用于教育。”神木县西沟办事处三道沟村村主任白刚刚为记者介绍。近年来,该村已为学校建设累计投资近百万元。
来到三道沟村村委会,记者看到高高飘扬着红旗的村小学与前面低矮的村委会办公室,相比显得十分高大。学校内一排窑洞、一排平房、一排楼房,清晰地映射出这个乡村小学近年来的变化。
“在我上学的时候,那时学校还设有初中,但中小学只有20多个学生、10孔窑洞。”白主任指着学校的最后一排窑洞对记者说。1980年村上出地,周围8个村民小组出人出木料在10间窑洞前盖起38间木梁房。“几个村民小组来上学的娃娃加起来,一共有300多人。”70岁的村上老队干李宽昌说。1997年时,村上又出资25万元在木梁房前盖起2层的教学楼。 2005年,村上又投资8000多元,为小学添置了15台电脑,该村成了神木县最早拥有电脑设备的村小学。
“这几年生活好了,我们村的娃娃基本上都到神木县城上学去了。现在这个小学上学的学生主要是附近煤矿的打工子弟,让我们觉得学校更有必要办下去了。”三道沟村村支书李信信说。随着三道沟村煤炭资源的开发,大批陕南、甘肃等地的人前来打工。村小学约140名学生,90%是打工者的子弟。据介绍,从1999年开始,村上就逐步免除了打工子弟的学费、书本费。教学设施逐渐完备了,三道沟村的学生素质提高了,老师也有奖金了。“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几个村小组还每年专门拿出4万元作为奖金发放给老师。奖金与学生的成绩相关联,谁教得好谁就拿得多。”陈支书对记者说。从2001年开始,村上每年都能考上七八个大学生。“西安好多名牌大学都有我们村的娃娃。”陈支书自豪地说。
三道沟村小学的变化,是西沟办事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办事处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改善学校的各项设施,去年就投资15万元,对村小学操场、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进行改造,还拿出10万元作为教育基金,用来奖励全办优秀教师和学生;对考上重点大学的西沟学生予以奖励,对贫困大学生予以资助,确保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