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致富经验

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2005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2005年度工作总结

2006年1月10日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湖南和海南两省分别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海岛气候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地区,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多,一方面农业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人们利用传统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环境污染、滥伐森林、超限采摘和盲目开垦等因素,造成当地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2001年,由中国商务部牵头,中国农业部向德国政府经济合作与发展部提出开展“中德技术合作湖南、海南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议,经过多方近4年的共同努力,尤其在我部国际合作司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下,2004年10月19日,“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经中德两国政府签字正式生效,德国政府承诺为项目建设提供350万欧元的技术援助。

  本项目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德国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通过示范点的建设和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部门管理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能力和农民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重点围绕项目执行协议签订、项目启动和项目规划会的召开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成立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机构,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经研究,在国家级和省级成立了项目管理委员会和项目办公室。项目管理委员会主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商讨项目的发展方向和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总体规划设计、联络和组织协调工作,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监督和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组织筹备项目的有关会议和起草相关文件,承担项目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围绕项目办公室成立,配备了有关工作人员,落实了配套资金,其中国家级项目办公室挂靠在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省级项目管理办公室构成以省农业厅外经中心和省农业厅环保站为主。2005年部国际合作司为项目实施提供了50万元人民币的配套资金,保证了本年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与德方项目人员多次沟通磋商,保证了项目执行协议的顺利签订。

  项目执行协议是项目实施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对中德双方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也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和实施效果的好坏,中德双方对这项工作都比较重视,而且协议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尤其还要涉及到有关中德双方权利与义务等比较敏感问题,因此签订执行协议这项工作不仅繁琐,而且还有一定的难度。但为了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出现大的纠纷和问题,中德双方项目人员围绕协议内容进行了数次沟通和磋商,在此期间德方项目办还更换了项目主任,为执行协议的签订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但在整个过程中,中德双方在克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现实困难的基础上,总是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共同朝着如何实施好项目这一目标而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于2005年12月8日,在农业部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三)召开一系列工作会议,为项目启动做好充分准备。

  2005年4月28-29日,在海南省保亭县召开“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工作会议,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大家统一了认识,更加充分认识到实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项目启动前要做好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编目的准备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资料档案,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并着手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项目启动做好充分准备。

  2005年12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研讨会”,邀请商务部、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部科技教育司、GTZ北京代表处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下一阶段重点开展的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为项目启动和实施献计献策,为项目的启动和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深入项目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项目规划会的召开做好准备。

  为了保证项目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使实施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2005年11月27日-12月3日,与德方项目主任吴敏乐先生(Mr. Luis Waldnüller)到湖南项目点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比较详细的摸清了项目点的基本情况,并与当地项目点的干部、农民进行了认真座谈,及时了解到当地的真实需求以及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在考察过程中,德方专家吴敏乐先生表现出的高度认真负责精神和专业知识能力,给我们中方人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方面对考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时提出询问,另一方面还在考察中,以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为地方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发展地方经济,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考察结束时,中德双方项目办公室人员以及湖南项目办人员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就考察的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下一步规划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在有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下一步项目规划会的召开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计划于2006年初对海南项目点进行实地考察。

  二、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实施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非常必要和及时。

  通过两省在项目启动前期开展的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以及赴项目点考察访问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当地经济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传统野生农作物和物种的生长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部分种群面临着濒危和灭绝的处境。同时,由于大规模推广高产农作物,在许多地区只种植单一品种,也使农业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此外,地方政府的不重视以及农民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也使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障碍重重。通过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实施,必将有效改善目前这种危机状况,实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目标。

  2、地方政府和农民对项目实施抱有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对项目点的实地考察以及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座谈,我们深深感到,所有地方政府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都有很高的认识,得知该项目在当地要启动实施的信息后,对如何开展保护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大支持;虽然大多数项目点选择在少数民族集聚地,生活相对比较贫困,但大部分当地农民对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非常支持项目点的选择,而且愿意为项目的实施继续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的种植和生活方式,继续种植具有地方性和传统性的作物,大家对项目内容给予了很大热情和充分的理解。这些极大的增强了我们实施好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3、各级政府均有执行国际合作项目的经验和能力。

  湖南省和海南省农业厅外经中心和农业环保站过去都有执行和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经验,并且现在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特别是湖南省张家界市和湘西州的各市(县),也有较为完善的外经机构和人员;海南省也准备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导小组及其相应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开展工作。总体感觉,湖南和海南两省完全有能力组织和协调好各项活动,各市(县)也有能力开展好各项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本项目经费约为700万欧元,中德双方将按1:1比例共同分担,中方将利用现有能力为项目提供资金、人力和办公条件支持,但在工作中受现由规章制度的约束,明显感觉项目工作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一些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能够把项目实施的更好,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建议:

  一是,在以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多的经费保证各项工作按计划正常开展。

  二是,从目前来看,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方面将主要依托省级环保站,建议增加省环保站为省级项目办副主任单位,以便充分发挥省环保站的技术和资金支撑作用。

  三是,目前湖南、海南两省都在承担执行一些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国际、国内项目,建议将本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内容进行衔接与捆绑,实现资源和信息整合与共享。

  四是,考虑到项目执行协议已经签订,建议尽快召开项目规划会议,明确下一步工作内容和重点。

  一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沟通和交流对做好国际合作项目非常必要,而且这种交流应该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商务部、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部科技教育司、项目办等与项目有关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和沟通,为项目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和环境。总之,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在湖南和海南省执行和实施好本项目。

                                                             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6年1月10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