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致富经验

湖南省项目示范村简介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保靖县昂洞乡撒珠村

  昂洞乡撒珠村项目示范点位于保靖县中部,距县城13Km。共有3自然小组226户、876人,其中妇女389人,占总人口44%;少数民族人口823人,占总人口的94%;劳动力425人(其中妇女188人)。总面积8.95Km2,其中耕地面积87ha(稻田36.8ha、旱地50.2ha),人平耕地1.48亩(稻田人平0.63亩,旱土人平0.86亩)。有林地333.33ha。2004年粮食总产302t左右,人平口粮280Kg,人平纯收780元。

  项目示范点生态环境特殊,农业生物多样,示范点以农业传统栽培小水果类和传统栽培粮食作物品种资源最为丰富,极具保护价值。据初步统计传统栽培的小水果面积为20ha,传统粮食作物栽培品种面积为40ha。项目示范点现保留下来的农业小水果类地方传统统栽品种有22种(代表品种本地柿子、本地鸡血李、蚌壳李、梅李、本地黄枇杷、本地红枇杷、本地毛桃、本地酸柚子等);传统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有46种(代表品种为红玉米、白玉米、紫糯玉米、红谷米、麻粘谷、本地大糯谷、本地糯高梁、本地糯小米等)。另外,项目示范点还分布着干果类自然生长果树和农业野生及野生近缘物种。

  该村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推进、林地的开垦、保护手段的落后等依然威胁着农业生物多样性生存空间。若不采取先进的保护技术对现有农业物种进行保护,其优秀的遗传资源将濒临灭绝和灭绝,物种的多样性将逐渐丧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严重缺乏后劲。

保靖县昂洞乡陇木洞村

  昂洞乡陇木洞项目示范点位于保靖县中部,距县城15Km。共有3个自然小组109户、518人,其中妇女188人,占总人口35%;少数民族490人,占总人口的95%;劳动力350人(其中妇女122人)。总面积4.16Km2,其中耕地面积42.93ha(稻田19.67ha、旱地23.26ha),人平耕地2.1亩(稻田人平1.1亩,旱土人平1亩)。2004年粮食总产165.76t左右,人平口粮300Kg,人平纯收810元。

  项目示范点生态环境特殊,农业生物多样,示范点以传统干果类和农业野生及近缘类物资源分布最为丰富,形成了项目示范点独特的农业生态特色。传统干果类自然生长果树面积为180ha,农业野生及野生近缘物种分布的森林面积121ha。据初步调查项目示范点现保留下来的传统干果类地方品种有15种(代表品种有本地毛板栗、油板栗、猫板栗、米核桃、铁核桃等);农业野生及近缘类物种有200种(代表品种为中华野生弥猴桃、野枇杷、八月瓜、龙船泡、葫葱等)。另外,项目示范点还分布着小水果类地方品种和传统农作物地方品种。

  该村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推进、林地的开垦、保护手段的落后等依然威胁着农业生物多样性生存空间。若不采取先进的保护技术,对现有农业物种进行保护,其优秀的遗传资源将濒临灭绝和灭绝,物种的多样性将逐渐丧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严重缺乏后劲。为改变项目示范点农业生态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急需德国GTZ公司提供技术援助,实现项目示范点农业可持续发展。

古丈县高望界乡石门村

  社会经济状况:总面积1897.7公倾,共153户,668人,其中劳动力368人,年粮食总产量153.4吨,人均纯收入812元。

  自然生态条件:最高海拔986米,最低海拔230米。土壤为山地黄红壤和黄壤,耕作地零星分布。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5ºC,年降雨量1440—1640毫米,山地气候特征明显。耕地面积740公倾,森林覆盖率82.7%。

  农业生物资源:示范点为我县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丰富的地区之一。据初步统计,现有濒危农作物地方品种19个,本地果树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资源种类繁多。

  示范点建设情况:2004年以来,我县在示范点内对濒临灭绝的本地滚豆、饭豆、红玉米、小米、甜荞、苦荞等19种传统作物进行了种植保护。目前示范点农户对现已形成的生物多样性模式亲近程度高,保护与持续利用意识强烈。

古丈县高望界乡烂泥池村

  社会经济状况:总面积900.8公倾,共128户,485人,其中劳动力284人,年粮食总产量205.3吨,人均纯收入835元。

  自然生态条件:最高海拔1026米,最低海拔320米。土壤为山地黄红壤和黄壤,耕作地零星分布。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5ºC,年降雨量1440—1640毫米,山地气候特征明显。耕地面积740公倾,森林覆盖率85.7%。

  农业生物资源:示范点为我县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丰富的地区之一,濒危本地经济作物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资源种类繁多。

  示范点建设情况:2004年以来,我县在示范点内对濒临灭绝的地方红肉柚、五月桃、苦李子、麦李、黄瓜李、鸡血李、米枣、阳冬梨、早谷梨、尖板粟、油板粟、毛板粟、猕猴桃等进行了保护。目前示范点农户对现已形成的生物多样性模式亲近程度高,保护与持续利用意识强烈。

桑植县芭茅溪乡楠木坪村

  位于桑植县西北部芭茅溪乡境内,距县城70公里,总面积794公顷,全村辖三个村民小组,共58户202人,其中男114人,女87人。农村劳力70人,其中男39人,女31人。现有固定耕地1.67公顷,均为旱土,另有非耕地近7公顷。现有森林737公顷,森林覆盖率93%。2004年农村人均收入742元。

  楠木坪村由于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大山区,境内群山起伏,雨量丰富,是全省的暴雨中心范围,年雨量达1600-2300毫米。海拔高差大,从400米到1400的范围内,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同时拥有亚热带与温带特征的物种种群。加之当地居民在此生息繁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闭塞的空间,传统农业生物受现代或外来物种侵染程度低,现有农业生物物种大多保持着较古朴、原始的自然进化状态和固有属性。

  据初步调查,目前在该村分布的主要传统农业生物物种有:

  粮食类:旱谷、白苞谷、花苞谷、泡苞谷、罗汉早、燕麦、黑黄豆、白黄豆、赤豆、泥豆、饭豆、本地红茹、粑粑茹、糯高梁、马尾高梁、甜高梁、粟谷、黍子、荞麦、苦荞麦等。

  油料类:腊油菜、小花生、白芝麻、黑芝麻、向日葵等。

  经济作物类:青壳麻、酸柚子、本地李子、糖梨、毛桃、小叶茶叶、猕猴桃、米枣、枇杷等。

  蔬菜类:七星椒、线椒、四季豆、菜豌豆、棒棒豇豆、刀豆、扁豆、本地瓜类等

  野生近缘物种有野生猕猴桃、野大豆、野麦子、野茶、野阳荷、野芋头、野枇杷、枳橙、野葡萄、柿类等30多种。

  从初步普查来看,本地农业地方品种数量多,代表性强,尤其是在玉米、豆类等种类上名、优、特、老、珍稀品种资源丰富,但生存现状极其另人担忧,相当数量的传统古老珍稀品种已经在普查中只听闻而未能见到实物,能够少量分布仅存的传统古老珍稀品种也面临灭绝。加之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驱动影响,当地农民种植外来良种的面积有所扩大,传统地方农业品种和野生农业物种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农业生物多样性逐渐受到破坏。急需紧急采取保护措施。

  我们拟在此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生境保护点,重点保护玉米、豆类等地方珍稀品种资源,并以此地为核心区,涵盖周边村,建立保护区。查清保护区内的农业生物物种分布情况,对保护区内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对保护区内农民种植传统地方农业品种进行补贴,(核心区内重点种植地方传统农业品种,自种自用自留种),对当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进行重点保护。

桑植县两河口乡五渡潭村

  五渡潭村位于桑植县西南部两河口乡境内,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3885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728人,其中男368人,女360人。农村劳力327人,其中男168人,女159人。现有固定耕地386亩,其中水田367亩,旱土19亩,另有非耕地近70亩。有各类桔、梨等果园近200亩。森林覆盖率60%。2004年农村人均收入780元。

  五渡潭村由于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大山区,全村海拔从290米到800的范围,雨量丰富,年雨量1600-2000毫米。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同时拥有亚热带与温带特征的物种种群。传统农业生物受现代或外来物种侵染程度低,尤其是农业经济果木品种丰富多样。

  据初步调查,目前在该村分布的主要传统农业生物物种有:

  粮食类:本地麻谷、背儿糯、苦荞、泡苞谷、白苞谷、罗汉早、白黄豆、赤豆、饭豆、本地红茹、粑粑茹、马尾高梁等。

  经济作物类:双季板栗、尖板栗、毛板栗、阳冬梨、糖梨、丝栎、芭栎、酸柚子、李子、枇杷、桃子、青壳麻、小花生、黑芝麻、本地椒、四季豆、菜豌豆、棒棒豇豆、刀豆、扁豆等。

  野生物种:野木瓜、野枇杷、野猕猴桃、野核桃、羊奶子、半春、苦李子、野毛桃、野葡萄、柿类等30多种。

  蔬菜类:本地椒、四季豆、菜豌豆、棒棒豇豆、刀豆、扁豆、本地瓜类等。

  油料类:腊油菜、小花生、白芝麻、黑芝麻、向日葵等。

  从初步普查来看,本地农业地方品种数量多,代表性强,尤其是在板栗、梨、水稻等种类上名、优、老、珍稀品种资源丰富。其双季板栗据《桑植县志》记载于1983年在该村及周围发现,其性状优良具有独特生物价值。阳冬梨也是该村代表经济果木之一,口味独特丰产性好。但这些物种生存现状极其另人担忧,相当数量的传统古老珍稀品种已经在普查中只听闻而未能见到实物,能够少量分布仅存的传统古老珍稀品种也面临灭绝。加之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驱动影响,当地农民种植栽培外来品种的面积不断扩大,传统地方农业品种和野生农业物种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农业生物多样性逐渐受到破坏。急需紧急采取保护措施。

  我们拟在此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生境保护点,重点保护地方板栗类、地方梨类、传统水稻等地方珍稀品种资源,并以此地为核心区,涵盖周边村,建立保护区。查清保护区内的农业生物物种分布情况,对保护区内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对保护区内农民种植传统地方农业品种进行补贴,(核心区内重点种植栽培地方传统农业品种,自种自用自留种),对当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进行重点保护。

张家界市永定区大坪镇余家山村

  余家山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点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大坪镇余家山村,海拔650—910米,高山地貌,年平均温度10-15℃,年降雨量1400-1700mm,属中山阴凉湿润生态区。现有耕地47.3公顷,其中稻田28.8公顷,旱地18.5公顷,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62户,252人,其中男125人,女127人,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1450元。

  余家山村地处偏远山区,与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相望,距张家界市区50公里,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文化落后,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村寨面貌,生态环境良好。植物种类较多,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农业野生、半野生近缘物种和地方传统品较多,野生水果有野枇杷、野荔枝、檀梨、山杏、拐枣、条叶猕猴桃、中华猕猴桃、柴木瓜、樱桃等,粮食类有苕、野大豆、米葛、粉蕨、饭豆、滚豆、黑豆、麻豆、荞豆、白壳豆、冷水糯、红谷、黑米、红玉米、黑玉米、粟、苦荞、甜荞和中药材金银花、鱼醒草、沙参、七叶一枝花、当归、黄连、杜仲、贝母、黄柏、血藤、细叶麦冬、何首乌、川穹、天麻等。传统地方水果品种十分丰富,仅李类就有小麦李、五月李、六月李、八月李、冬月李、黄瓜李、水瓜李、苦李等近10个品种,受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驱动影响,当地农民种植外来良种的面积越来越大,传统地方农业品种和野生农业物种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物种种类逐步消失,农业生物多样性逐渐受到破坏。我们拟在此建立一个60公顷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生境保护点,同时在大坪镇建立一个传统地方物种种植及利用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对当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进行重点保护,对优良物种进行开发利用。

张家界市永定区四都坪乡铜斗村

  铜斗原生境保护点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四都坪乡铜斗村,当地海拔300—500米,高山溪谷地貌,年平均温度15--17℃,年降雨量1300-1400mm,属中山温热易旱生态区。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面积1.09千公顷,耕地面积54公顷,其中稻田40公顷,旱地14公顷,141户574人,劳动力372人,其中男196人,女176人,外出务工人员124人,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1470元。

  铜斗村地处偏远山区乡镇,与怀化市沅陵县、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接壤,距张家界市城区80公里左右,交通极为不便,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常住人口较少,民风淳朴,是湘西山区落后农村的典型代表。生态环境良好,植物种类较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处可见,森林覆盖率93%。农业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农业野生、半野生近缘物种和地方传统品较多,野生水果有野枇杷、野葡萄、野莓果、狗柑子、檀梨、山杏、拐枣、条叶猕猴桃、中华猕猴桃、柴木瓜、樱桃等,粮食类有苕、野大豆、米葛、粉蕨、团粒糯、高秆糯、泡玉米、白玉米、粟、苦荞等,经济作物有黄壳麻、青壳麻、双层棕、桂皮、山苍子、五倍子,本地蔬菜小浆瓜、萝卜、苦瓜、牛皮菜、七星椒、旱茶及山野菜蕨菜、微菜、香椿等,传统地方水果资源十分丰富,仅柚类就有白玉霜、菊花芯、红瓤、铁壳、麻壳空心、薄皮柚、无核柚等多个品种。受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驱动影响,当地农民种植外来良种的面积越来越大,传统地方农业品种和野生农业物种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农业生物多样性逐渐受到破坏。我们拟在此建立一个85公顷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生境保护点,同时在四都坪乡建立一个传统地方物种种植及利用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传统农产品加工、交易市场,对当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进行重点保护。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