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平泉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网讯 平泉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针对现有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农业高新技术、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人才缺口较大等现状,通过市县财政、计生委政策扶持,依托县农广校开设了农学专业中专班,对学员开展“五免一补”完全免费培训。2008年以来,县农广校和县计生局通过调查摸底有计划分批次输送了200名一孩双女户家庭学员到县农广校接受农学专业脱产中专培训。
平泉县农广校紧紧抓住青年增收致富、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需求,加强面向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教学资源建设和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联姻,先后安排学员深入企业一线参与生产,进行实习实践。不仅使学员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本县主导产业的现状和现代化生产工艺,同时也加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基础知识。在已毕业的学员中,已有40%的学员回乡发展产业,有的已成为当地的技术专家;20%的学员被输送到大城市企业就业。正所谓“受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
2007级南五十家子学员王艳侠是独生子女,平常勤奋好学,一心想改变家乡面貌。2007年参加培训后想通过发展黑木耳致富,2008年学完回村后栽培黑木耳1万袋。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但她没有放弃,主动和农广校老师联系,在老师和技术专家的帮助下第一年获纯利润3万元。2008年9月她代表平泉县参加了森源杯农民知识竞赛,一举获金奖,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在她的示范带动下,今年全村搞黑木耳80万袋,这一产业将为该村带来百万元经济效益。
学员马云璐也是“五免一补”政策的受益人。别看年纪小,但是非常有心计,在校期间学习非常努力、刻苦,平常注重知识积累。2008年被北京东明公司选取,成了一名产业工人。经过积极努力,现已成为企业生产线上的管理人员,月薪2500元。
县农广校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坚持为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他们紧紧围绕提高新时期广大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实际需要,不断拓展办学层次,增加实际、实用、实效专业,因需施教。通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有机衔接,做到四个结合,即农民培训与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与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培养青年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能够自我主动创业,自我扩大积累、自我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二是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青年农民从传统身份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变。三是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用现代意识提升农,用现代科技武装农民,改变农民靠经验种养、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四是实现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引导农民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四个结合”与“四个转变”,县农广校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具有更高素质的新型青年农民,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农村、农民,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达到“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拓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一方经济”的人才效应和经济效应,为平泉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