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致富经验

2001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成效显著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2001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成效显著

    

    2001年,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遵循“面向基层、进村入户、服务农民”的工作方针,进一步突破了就能源而能源的单一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把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领导重视、政府支持

    2001年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地方政府领导力度加强,农民普遍欢迎。朱镕基总理在湖南、四川、贵州等省视察工作时,多次强调在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要重视农村能源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沼气。温家宝副总理在辽宁考察抗旱救灾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指出这是中央财政投入和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方向。国家财政部为配合农村费改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设立了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农村能源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国家计委和西部开发办的领导同志也充分肯定了农村能源建设对生态环境、“一退三还”的作用,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配套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

    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重点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资源

    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可再生能源行业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整合,委托农业部能源环保技术开发中心具体承担了大量的规划、计划、项目论证、项目管理及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委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具体承担了质量标准和宣传培训方面的具体工作;委托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承担了政策调研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同时在培训、科普等方面发挥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中国农学会的作用,还与教育处共同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培训工作,在全国选定了31所中等农业学校,建立农村可再生能源培训基地,并将农村可再生能源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培训基地相结合,全面培训基层推广人员和农民技术员。并分别在贵州省畜牧学校和山东烟台农校举办了南、北方农村可再生能源师资培训班。初步形成了以各相关事业和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的工作体系。

    (二)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坚持进村入户落实项目。

    为确保项目落到实处,发挥效益,在执行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时,建立了项目管理系统,坚持项目申报到村,项目执行管理和验收到户。

    (三)引入工程技术招标和集中采购制度。

    为强化项目质量管理,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对2001年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进行了工程技术招标,对沼气配件和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由各省组织进行了集中采购。

    三、试点示范、典型引路、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深入人心

    通过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带动了全国面上工作的开展。据统计,到2001年底,全国农村省柴节煤灶推广普及率达70%以上;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900多万户,建成畜禽养殖场大中型能源环境示范工程600处,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9万多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426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400多万平方米,太阳房1095万平方米,太阳灶38万台。全国已有1000个村在示范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推广以南方“猪-沼-果”和北方“四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生态模式,户均年增收在2000元以上。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已经成为带动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上新台阶的核心内容。

    抓实抓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建设,已经成为带动一个县、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省发展生态家园的样板。2001年安排了100个生态家园精品示范村,组织召开了“武陵山区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现场经验交流会”,交流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试点示范经验,推动了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促进了武陵山区生态技术扶贫。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密切干群关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通过项目建设,使荒山绿化、环境优美,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

    启动并组织实施了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农村能源小型公益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沼气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利用等四个方面。2001年在全国的217个县、947个村实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补贴9950万元,受益农户23.65万户。共安排了户用沼气池16.5万户,小型沼气工程62处,秸秆气化工程81处,小型风力发电系统2120处,太阳灶44万台,太阳房60处。农村能源项目的执行,在项目区推进了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目标。

    四、扎扎实实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为了让各级农村能源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一) 广播电视讲座

    1、组织举办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系列广播讲座”,共30讲,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西部开发农业科技教育节目》中播出,根据农民听众的反映,已进行了重播;

    2、组织拍摄了《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和《省柴节煤炕连灶》等电视科普讲座,已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播出。

    (二)组织举办培训班

    1、组织举办了北方和南方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推广师资培训班;

    2、组织举办了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

    3、组织举办了西南地区沼气技术培训班,对94名农民技术员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同时引导各省全面开展了对“沼气生产工”和“太阳能利用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编写培训教材

    组织编辑和出版了《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省柴节煤灶炕》、《乡村太阳房》、《微型水力发电技术》四本“新农村生态家园丛书”。

    五、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工作

    为了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的支持,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

    (一) 报纸专版

    在《农民日报》设立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专版,每月一版,在《人民政协报》“科学与环境专刊”设立了“生态家园专栏”,每月两期;

    (二) 农村可再生能源杂志

    支持《农村能源》、《中国沼气》、《农村可再生能源及生态环境动态》开展宣传工作。

    (三) 宣传画册

    1、组织制作了《中国沼气技术挂图》的编印工作,今年春节前后可出版发行;

    2、组织了《农村可再生能源中英文宣传画册》的编印工作;

    3;组织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科普连环画册》的编印工作。

    六、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为争取多渠道投资,弥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在做好亚行贷款项目的同时,又启动了中意秸秆气化合作项目和太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能源日元贷款项目的申报工作。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