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港市校调研一镇三村九组提出科学发展新建议
本网讯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东港市农广校根据市农经局的统一部署,组成服务“三农”工作组和调研组,于四、五月份深入到菩萨庙镇,按照包一镇、剖九组、查农情、扶贫困、成一品的工作原则,调查三个村解剖九个组,对“三农”工作科学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了“三农”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建议。
东港市农广校服务“三农”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全镇和解剖分析三村九组的基本情况,既看到了“三农”科学发展的可喜真情,又看到了“三农”存在的问题。
小岛村是一个依靠海产养殖业和捕捞业为主导产业的富裕海岛渔村,近几年来,立足资源优势,在丹东地区率先进行了海蜇港湾养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实施立体化综合养殖,走出了一条水产养殖向设施渔业和精品渔业发展的新路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递增。全村从事水产养殖人员达300多人,2008年水产总产量达9000多吨,年产值1.5亿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9963元,村民已过上小康幸福生活。山嘴村是一个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中等经济村。全村3100亩粮食作物,年产值310万元。养殖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2008年,肉食鸡饲养户发展到23户,养殖规模50万只,年产值1500万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8600元,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祝家沟村是菩萨庙镇的一个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近年来,生猪饲养业不断扩大,养殖户发展到200户,养殖规模达4000头,年产值达200万元,成为“丹东市养猪第一村”。草制品加工特色产业异军突起,加工户达290户,年总收入32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11000元。
与此同时,也看到了“三农”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十一五”发展规划执行得不彻底,村屯建设尚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公益事业发展缓慢;二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农田基本建设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组织化程度低,海域纠纷多解决难度大;三是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表现农民综合素质低急需培养多层次新型农民,“项目确定难、技术寻求难、资金筹措难”等“三难”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去向不清,大病致贫很难解决,以及村干部工资待遇普遍低等。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提出的调研建议是:一是要制定“十二五”新农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在总结2006-2008年规划执行情况和修订2009-2010年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二是要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战略,深刻理解“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思想,建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全面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提高教育水平,推进公共卫生计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四是要加大产业化发展力度尽快形成“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精品产业;五是要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务工不进城,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就业岗位。调研证明: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非常低,很不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菩萨庙镇初中文化农民有19,772人,占78.5%,祝家沟村小学文化农民有880人,占40.2%。提升农民素质,迫在眉睫。为此,提出建议: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六个结合”培训机制,为科学发展增添活力,(集中与进村入户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常规与超常规结合、“三电合一”与农民培训结合(热线电话、电脑网络、广播电视)、“洋专家”与“土专家”结合、订单培训与特色品牌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