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阿合奇劳务输出在经济危机大潮中“逆势而行”
面对愈演愈烈国际金融危机,众多用工企业纷纷通过裁员减压。可喜的是,新疆阿合奇县2009年劳务输出工作又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共与浙江宁海、慈溪、广东东莞、惠州、鹤山市等地企业达成用工协议,开发就业岗位1200多个。截至目前,已向内地企业输出务工人员1039人。使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族农牧民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内地,树立了阿合奇县劳务输出品牌。
将劳务输出作为解决民生重要工程来抓。阿合奇县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以劳务输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但是,面对严重金融危机,更因为柯尔克孜族是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农牧民还没有劳务输出创收的意识,该县的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为了把劳务输出这一民生大计抓好,抓出实效,县委科学决策,下大力使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县委书记亲自抓总,一名常委具体负责,抽调10名劳动和社会保障、扶贫办等部门劳务输出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劳务输出办公室,先后建立了责任落实、督查指导、例会通报、考核奖惩、活动载体等五项机制,制定出台了《阿合奇县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将各级党组织书记明确为劳务输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县、乡、村一体化的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将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从源头上抓好劳务输出人员质量。劳务输出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为了树立阿合奇县劳务输出品牌,县委从劳务输出人员源头抓起,重质量,重管理,确保输送出去的每一批务工人员能胜任工作,让用工企业满意。全县各级党组织也纷纷建立务工人员信息库,只要达到法定年龄,都被列入信息库,定期培训,合格即输送。同时,县委高度重视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培训选拔体系。对每一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为期45天的“双语”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可以用简单汉语进行工作交流,同时协调驻县部队对务工人员进行军训,使务工人员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大局意识,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县委还为每一个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免费体检,确保输送高质量的务工人员,做到全员纳入、全程培养、严格标准、确保质量,从源头上提高整体劳务输出人员素质。目前共开展职业技能、劳务输出岗前培训26期,培训各类人员2012人。这些经过专业培训,懂技术、守法纪、务实高效的输出人员使用工企业感受到了阿合奇县劳务输出人员淳朴、高效、易管理的优点,用工企业才愿意与阿合奇县签订长期用工协议。
以优质服务使务工人员留得住。外出务工人员远离家乡,面临生活、工作环境等多方面的现实困难,如何使劳务输出人员能留得下,干得好,实现最大受益。阿合奇县委、县政府加强与用工企业沟通联系,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较好的饮食、住宿、工资待遇等工作、生活条件。每一批劳务输出都根据输出地、输出人数指派干部带队,一方面做好与用工单位的协调,另一方面就是极尽所能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服务。在外务工人员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遇到困难,找带队干部准没错。今年3月份,在广东东莞某服装厂务工的柯尔克孜族女孩茹孜汗,父亲突发疾病,上学的弟弟又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在外务工的茹孜汗知道后,急于回家照顾,带队干部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做通了茹孜汗的思想工作,同时协调阿合奇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解决了茹孜汗父亲的看病问题,并向她弟弟所在学校发函减免了一部分学费,解决了她家的困难。正是县委、政府的优惠政策,带队干部的优质服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安心的在外务工,确保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干的好”。
劳务输出成为党和农牧民增进感情的快车道。近日,该县色帕巴依乡农牧民坎吉巴依高高兴兴的从银行取出他女儿从广州寄来的1200元钱。坎吉巴依的女儿托兰汗是今年该县组织的第一批赴广州参加劳务输出的其中一员,仅2个月时间,托兰汗就给家里寄来了1200元钱。坎吉巴依说,刚听说县上组织去广州劳务输出,自己打心眼里是不愿意女儿去的,一个是舍不得,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外面的世界不放心。现在好了,为了劳务输出,县上专门派干部带队,协调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等一切事宜,女儿在那边吃的好,住得好,见识了世面,还给我们寄回来这么些钱,这都是县委、政府为我们农牧民着想,解忧办的实事,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培养的好干部!通过大力增强劳务输出力度,阿合奇县仅2008年一年实现劳务创收1333万元,仅此一项全县人均增收284元,真正使农牧民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的改革开放成果,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