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呼和浩特青年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亟待加强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目前,在我市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农民工没有一个固定工作,只能采取“打游击”的工作方式养家糊口,而靠从最基层做起后来发家的更是寥寥无几,希望能摆脱现状,过上好日子的青年农民工们非常希望获得头脑上的“武装”。
据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抽样数据显示:青年农民工是我市外出打工人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出从业人员中青年农民工比例非常高, 35岁及以下青年农民工的比例为 89.5%, 25岁及以下的比例为 55.3%。但是青年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偏低,除 8.8%接受过高中教育,以及极少比例的中专、大专和小学文化程度人员外, 82.4%的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初中,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建筑、服务、制造等工作强度大但是收入偏低的行业。
青年农民工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农村都是一个特殊群体,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尤为特殊,在城市他们面临失业的困境,如何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方向指导,保障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既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也可以避免潜在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要鼓励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切实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回归农村,建设新农村,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
据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农民工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参加培训。其次,从农民工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各级工会要注重长期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工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据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阿尔泰介绍,广大的青年农民工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而且要转变过去搞职业培训的观念和模式。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在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