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齐齐哈尔市克东县职教中心创新产教结合六种模式培训农民工
本网讯 克东县职教中心是省级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了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需要,学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走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内涵挖潜,拓宽思路,创新了实训基地建设“六种模式”培训农民工,受到省市劳转部门的好评,并被省教育厅誉为 “真正的职教模式”。
-- 依托专业办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模式。2004年投入130万元修缮了800平米的实习车间,建起了实习场。良好的设备条件单一用于教学,远不能发挥出综合效益。为此,学校在实训基地基础上创办了“机械加工厂”,加工项目包括了机加、机电、模具、焊接等骨干专业,既能批量承做用户预定的机械部件,又能为用户带料加工服务,企业由学校自主经营,既解决了学生实训耗材问题,节约了学校开支,又实现了学校增收,达到了壮大办学实力的目的。今年投资900多万元的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增加培训能力1500人。
-- 实训基地建在企业模式。学校发展之初,为解决师资力量、实习设备、实习原料等问题,主动走出去,与县内飞跃农机、广角尼龙农机公司等几家机械加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实行三段式教学,首先在校内进行文化理论及专业技能训练,再把学生送到工厂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回校办工厂或外埠企业顶岗实习。工厂生产任务繁重时可以带着原料到学校实训室加工,在校师生又可以得到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既节省了学校实习原料,又节省了工厂的人员开支。
-- 股份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为了吸纳社会资金,壮大校办产业实力,学校依托手工编织和刺绣专业成立了“手工编织公司”。公司进行股分制运作,学校、企业、职工均有股份,建立了董事会、监理会管理体制,使得产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成为学校的重要经济支柱。目前,该公司产品已经有自己的商标品牌,在工商部门注册,可同时容纳500人作业,学生可以在这里学技术,毕业后还可以在这里就业。
-- 技术研发中心实训基地模式。为推进刺绣专业的深入发展,学校依托该专业成立了“北方满绣艺术研究所”,旨在教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挖掘、探索、传承、发扬满绣艺术,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贡献。研究所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接收订单和自主创作相结合,不断开发新式样产品,学员作品形式多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仅实现了经济创收,也极大地扩大了学校知名度。
-- 招商引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为解决汽修和服装两个专业的实习问题,学校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由外埠各选择了一个汽车修配厂和一个服装加工厂到校内建厂,学校为厂家提供场所、水电和工人等,厂家为学校提供师资、教学设备。这两个企业都是对外服务,每天都有不同型号的车辆前来修理,每天都有商家到服装厂做不同款式的服装,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全方位的锻炼机会,实现了普通教学模式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 赊租承包共建实训基地模式。近年来年,学校根据市场状况并结合当地实际,筹备发展养殖专业,为解决实验实训条件问题,通过赊购设备、租赁场地等多种方式,投入50万元修建了零排放、环保节能、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养猪场,现存栏生猪1100头,达到了实习、示范、增收三位一体。
通过创建产教结合六种模式,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生实训工位由原来的不足300个增加到1700个,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年增收300多万元,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后劲;2004年以来共培训农民工8509人,就业率均在90%以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