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民培训

[福建] 建瓯“三位一体”辟出劳动力就业绿色通道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以前无技术,工作不好找,即便有工作,工资也不过几百元。现在学得一技之长,用人单位上门抢着要,而且工作强度不大,工资也高。”75日,刚结束机修技能培训就在福建圣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业的小桥镇富井村村民梁进旺兴奋地说。

 

  以往,为了让农村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福建省建瓯市常常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发一纸通知、办一个培训班、给一个结业证了事,结果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农民并不买账,造成参与人数少、办班质量不高,教学与就业脱节,就业难的问题依然严峻。

 

  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市以人为本,创新劳动力培训工作机制,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采取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使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地实现了就业转移。该市专门在劳动就业中心设立了“建瓯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设了缝纫、机修、电焊等十多个工种的培训班,同时对有培训能力的职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农村科技服务团、行业协会及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等社会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实行联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形成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像今年以来,该市就有1496名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现在农村劳动力只要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就能如愿以偿找到适合自已发展创业的培训专业。如针对建瓯许多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总想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致富门路的特点,该市技工学校、职业中专就对接农民工需求开设了根艺、饮食小吃培训班,首批就招收了400多名农村劳动力培训。

 

  “以前,我们总是把培训班办在城里,农民工要参加培训,有许多诸如饮食、住宿等困难。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农民工有技术培训需求,我们就请来技术老师到村场、企业去,就近办班培训,而且培训时间、地点机动灵活,使农村劳动力可以承时随地参加,边学习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使参训农民工易学、易懂。”该市劳动就业中心主任赖建华说。徐墩镇三森竹木有限公司需要竹制品加工工,该市就组织135名农民工在其企业进行定向培训,参训人员经培训考核后,全部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培训后的人员一上岗就能适应工作,企业十分满意。

 

  市场经济社会,招工、求职什么的,都需要学历、文凭的。以往办后培训班,只是办班部门发个结业证、毕业证,这种证件一般只是“地方粮票”,只能在本地区通用,出不了远门。为了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该市大力鼓励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等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常年开设电动平车、计算机、电子、美容美发等国家要求就业准入的工种鉴定工作,对农村劳动力参加鉴定实行免费。农村劳动力只要完成培训,就由职业技能鉴定站对其进行考核鉴定,考核合格的发给全国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制定的“职业资格合格证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继续给予免费培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就有764人通过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达90%%以上。现在泉州格林服装有限公司上班的东峰镇铜场村村民吴玉华感慨地说:“职业技能鉴定不仅让我找工作好找,而且我有了这个证,每月工资就比无证人员多了三五百元。”

 

  学以致用。为了帮助农村劳动力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该市还专门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在乡镇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劳动保障事务所”,各行政村配备了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在网站上开设“建瓯市劳务供求信息网页”,定期发布劳动力供需信息和用工缺口预警。通过村建台账、乡镇上网、市级联网的做法,实现三级建档,为劳动力供需提供准确的市场劳务信息。此外,该市还主动与沿海、省内、省外等各地企业协商联系,组织开展山海协作、举办劳动力供求招聘会等形式,将培训合格的农村劳动力推荐到外地企业就业,变原来农村劳动力的自身“求岗”为企业上门“送岗”,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人往哪里走”的问题。今年上半年,该市就举办各类大型招聘会11场,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1200多名经过培训的劳动力被成功招聘。

 

  手有“金钢钻”,好揽“瓷器活”。有了一手技术,实现就业目标就能得心应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就有6482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占全年计划任务8000人的81%,实现“双过半”。由此,建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走在闽北乃至全省的前列。

 

附件: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