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民培训

[广东] 农村劳动力培训方式应更灵活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社会观察  

 

  去年,为配合我省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全省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工作也全面铺开。  

 

  目前,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工作已实施了近一年的时间,效果如何?记者在近日的调查中发现,这一制度确实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的地方出现农民“学生爷”  

 

  粤东某地的一位村长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村民对免费技能培训缺乏热情,上面分配免费培训的名额下来,村委会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动员到足够的人去参加。因为大家都忙着打工或做生意,认为参加培训不能增加收入,还要付出时间,不值得。  

 

  有负责免费农民工培训的技校老师告诉记者,有些学员学习态度不认真,免费培训班中出现了农民“学生爷”现象。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老师不管不行,管严了也不行,如果不管,影响校风,破坏学校的教学秩序,但如果管严了,有的学生干脆就不来上课了,半途而废,浪费政府提供的培训费和培训机会。  

 

  20岁的阿林是惠东的一位农民,已在自己家附近的鞋厂工作了5,但从去年开始,受危机的影响,工厂常常一个月只开工十几天,收入减少很多。他告诉记者,他很想学一门技术,这样收入会比现在做“普工”稳定,但是他没有报名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因为他听人说“学不到多少东西”,培训出来工资也不会涨。  

 

  培训时间短难以掌握真本领  

 

  一些农民对参加免费培训热情不高的原因有三:  

 

  原因一:培训不能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上的实惠。  

 

  林先生是粤东的一位农民,家有4口人,土地都承包给别人耕种。他以前在当地的五金废料加工厂做临时工,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失业了,因此只好出来靠开摩托车赚点钱补贴家用。记者建议他参加“免费技能培训”,林先生听后连连摆手:“不去啦,我年纪也差不多40岁了,又没有什么文化,学了技能也不能找到高工资的工作,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多赚点钱。”当记者了解到他有一个初中毕业后辍学的小孩后,又建议他让小孩去参加培训,他又摆手说:“小孩子好找工作的,没必要浪费时间培训啦。”  

 

  一位技校的校长向记者分析说:现实的薪酬情况打压了农民参加短期培训的热情。学员们在培训班结业后,只能拿到初级技能证书,短短三四个月的学习,学到的那点技能最多与企业里的熟练工打个平手,所以很难在找工作时拿到高薪。很多农民是抱着拿更高薪水的目的来参加培训的,如果培训不能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上的实惠,他们的热情自然下降。  

 

  原因二:专业设置受限,学制短。  

 

  依照规定,政府给每人补贴的“免费技能培训”费用是1000,考虑到各方面的成本,负责培训的技术学校只能给学员开设一些低成本的培训课,而且学时短,学得很肤浅。  

 

  一位技校老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培训一个学员,学校收入1000,而除了师资、设备、场地的费用外,还要包括每人150元的技能鉴定证书费、100元的就业介绍费、100元的教材费。因此,在这样的支出下,学校只能为学员开设电脑打字、会计文秘、礼仪培训等低成本的专业,而这些专业并不是广东急需的技工专业,所以收入一般不高。  

 

  原因三:有些农民在等待政府出台更优惠的培训政策。

 

  小吴去年从粤西一所农村中学初中毕业后,便到广州一家老乡开的发廊做小工,她说自己很想学美发专业,但觉得参加目前这种短期培训意义不大,因为结业后只能拿到“初级证”,和她现在在发廊做小工是一个等级。她说学美发至少要拿到“中级证”,才可以到大型发廊去工作,收入也会提高,而要拿到“中级证”起码要学习半年以上。  

 

  小吴曾要求父母出钱让她去学美发,但父亲要她再等等。父亲认为过两年政府也许会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经费,现在花家里的钱去读书会吃亏。  

 

  一位技校校长也告诉记者,他去村里招“免费技能培训”的学员,有的村民说,短期培训后拿不到高工资,想等政府将来补贴多些再参加培训。  

 

  短期培训难以满足广东产业升级的需求  

 

  广东是一个用工大省,产业升级正在逐步深入,高级技工人才的缺口也在加大。  

 

  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针对2010届毕业生的“预订会”,有百余家企业提供3000岗位供技校毕业生挑选。据主办方称,“预订会”是因毕业生供不应求才应企业要求办的。广州市劳保局负责人说,一个正规技校的毕业生大约有五六个岗位可供挑选。广州高技能人才缺口非常大,至去年底技能人才为146万人,而按广州市发展规划,2012年需要190万技能人才,缺口将近50万。  

 

  一方面是真正学有所成的技工人才奇缺,一方面是只经过短期培训的农民工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在用工市场上没有优势,培训与需求的落差太大。  

 

  培训方式应该更加灵活  

 

  记者在采访中,很多相关人士呼吁:在目前培训经费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改变现有的培训制度,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可以较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比如针对政府补贴有限,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可以实行免费培训与自付费用相结合的政策。农民工培训不一定要完全免费才能吸引人,事实上我省农村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还是很有学习愿望的,他们的家长也愿意出钱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技术,毕竟有技术才有较高的收入。与其现在这样免费而只学皮毛,不如让农民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专业,政府提供补贴,不足的部分由自己支付。  

 

  目前我省技校的学费一般每年在5000元以下,对于农村户口的学生国家还有每年1500元的资助,如果政府再把目前用于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的费用转化为学习补贴,农民们的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这样的方式更受他们欢迎。  

 

  另外,农村劳动力培训也应避免为了显示成绩而凑人头、“撒胡椒面”的弊病,而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将培训费用适当集中,让那些真正有学习意愿的学员有机会深入学习。

 

附件: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