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民培训

[安徽] 淮南市谢家集区外出务工人员异地就医无障碍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2009724日,在浙江平湖市新仓镇务工的谢家集区的吴艳群从谢家集区驻平湖新仓镇务工综合服务站站长袁祖峰手中接过家乡“新农合”办公室转来的2217元医疗费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据了解,2008年,谢家集区“新农合”办公室共为在外务工的3人报销2957元,20099人获得住院补偿,补偿金额26311元,外出务工人员吃了个定心丸,再也不为异地就医发愁了。

 

  谢家集区实施的“新农合”政策,免除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异地参合之忧,为他们提供了病有所医之便。有这样一种横越皖浙两省的关爱,让远离乡土的农民就医时无障碍分享了“家”的温暖,新的运作方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平湖现象”,新华社、浙江省和平湖市的各大媒体连篇累牍争相报道。

 

  谢家集区农村人口9万有余,其中在外务工的达到3万余人,这个特殊群体,仅仅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一带就多达7000余人,在亲缘、地缘拉动下,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居住群落。但是,“看病难”是影响他们融入当地生活的一大鸿沟。

 

  呵护农民的“新农合”,在跨地域实施过程中常会遇到一种尴尬:“流出地管不着,流入地管不好。”怎样才能保障参合农民在异地就医的权益?

 

  2007年,谢家集区就如何破解这个普遍性难题进行了探寻。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谢家集区顺应农村现实变化,在流入地建立了流动党支部和驻平湖市新仓镇工作站,创新服务模式。在两地多年合作运行的基础上,涉及“新农合”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步入了顺畅前行的轨道。庞大的民生工程,夯实基础是关键。经过近三个月的数次协商,两地卫生部门、民生办就参合方案进行了三轮修改,在参合对象、参合方式、就医模式、补偿方法等具体操作环节达成共识。2008612日,双方签订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确定了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新仓镇中心卫生院作为谢家集区参合农民的定点医院,授予了定点医疗机构牌匾。此后,谢家集区在平湖的参合农民进入这两家医院看病时,完全能够享受与在家乡一样的医疗服务,而定点医院报销则执行安徽“新农合”的各项诊疗项目和用药目录政策。新仓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毛茂王告诉记者,“新居民”在这里看病非常方便,他们也有在家乡就医的感觉,双方像亲戚一样。仅去年一年,该院妇产科新生儿出生79个,来自谢家集区的就有9个。

 

  这一打破常规的“平湖就医模式”,获得了两地党委、政府的特别重视,并将此作为民生工程的亮点加以推介。谢家集区“新农合”的跨地域对接,是一个融洽的开端。平湖市卫生局局长金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种跨区域合作表示全力支持,他说,异地就医,就是解决务工人员看病难的问题,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失。但是在实施中,仍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索。皖浙两省的“新农合”政策不尽相同,报销额度不同,系统管理不能衔接,报销程序、单处方限量、住院用药都有差距。如何完善两地方案的对接,尽最大可能减少两地政策差,让农民获得平等待遇,值得管理者拿出更新的民生之策。

 

  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就医,使“平湖现象”进一步延伸。20096月,谢家集区卫生局和农合管理中心前往平湖召开座谈会,听取务工群众的想法,续签了定点医疗协议。针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在征求平湖两家定点医院的意见后,合管中心报经新农合管委会批准,决定实行网上审核结报。“新农合”中心为工作站购置了高精度的扫描仪,平湖工作站专人收集群众的报销资料,通过扫描传给管理中心审核,由管理中心转账给工作站发放补偿款。通过网上审核医疗信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了补偿速度,更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就医。

 

附件: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