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震后都江堰实现比较充分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946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1%!记者昨日从都江堰市劳动保障局获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震后都江堰已经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正在朝着震前登记失业率3%的目标前进。“预计今年底,我们能实现3%的目标。”
“咽下眼泪从头干,喂猪养鱼开餐馆,拉砖运瓦搞重建,打工经商办企业,大家争当小老板。看,八十老人扛锄镰,全国人民挥铁铲,灾后都江堰,处处残垣换新颜”。这是都江堰的老百姓自编自演的快板,从去年8月份起,都江堰市就通过“就业夜话”等形式,在全市乡镇(社区)、板房安置区大力营造创业就业的舆论氛围,创业兴业的充分就业体系不断完善。
统计显示,截止到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46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2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消除;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76期,人数13385人,培训后就业率达7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1%。
同时,今年以来,全市共召开招聘会197场,9401名返乡农民工全部实现再就业、431名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地就近、转移输出实现了就业。创业项目专场推介会85场,创业项目推介成功120个。
除了就业,创业也是灾后都江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创建“创业型城市”,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震后,全市全面启动“小老板”(SYB)培训、“紧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E-SIYB项目)培训,累计开展“SYB”、“E-SIYB”培训26期,培训人员520人,520人中创业成功率60%以上,带动就业2350余人。
“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金融危机下企业员工的在岗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普什宁江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三标一体’体系标准培训,高级工资格取证培训,‘4331’人才工程培训,大机床技术培训。”据都江堰市劳动保障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会帮助普什宁江做好对生产、技术、管理骨干进行3—6个月轮训,保证加工、装配、维修及服务人才适应市场大力发展数控机床的要求,特别是大型、精密数控机床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