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把“阳光工程”办成返乡农民工满意“民心工程”
本网讯 2008年湖南省出省务工农民工返乡人数同比增长11.45%,返乡农民工的人数为265.62万人,返乡率为21.99%。其中,返回本地的占54.91%,返回省内其他地区的占45.09%,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为45.47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17.12%,愿意返乡创业的5.15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3.1%,愿意到城镇再打工的人数为211.91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9.78%,这些农民工返乡前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机电电子业、餐饮与服务业,分别占11.85%、9.84%、36.81%、9.52%和14.31%,在建筑行业的人数最多。返乡的农民工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为68.53%和31.47%;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员较多,占60.84%,35岁以下的占39.16%;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38.64%,高中、中技的占48.03%,大专以上的仅占13.33%。返乡的农民工中,普工多于技工。
为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湖南主要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基本的成效。一是稳定了情绪。金融危机爆发后,湖南采取的措施得力,行动迅速,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对此,返乡农民工反响强烈,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没有出现情绪大起大落的时刻,他们深情地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二是学会了技能。调查情况显示,返乡农民工中,由于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差的农民工占到了33.4%,这些农民工深深感到了自身知识的不够,所以重回培训基地参加技能培训,努力学习技能知识。通过培训,返乡农民工普遍认为“培训基地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我们学到了更多的谋生本领,为再次外出就业配了一把金钥匙”。三是充满了激情。返乡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之前,或缺技术或缺资金,不敢在家创业;在外务工或多或少积累了资金,增长了见识,学会了管理;返乡回流后,靠党和政府搭台,有党和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后续支持等创业服务,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激情大增。如宁远县已有210户返乡农民工联手发展烤烟生产,落实烤烟种植面积近万亩。
返乡农民工工作之所以取得以上三项基本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五大做法。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子。一是制定统一表格《全省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表》发动全省14个市州28个劳务输出重点县市区采取走村入户的形式对2008年年底前返乡的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局组织人员深入农村,逐村逐户调查农民工返乡人数,掌握了农民工返乡后的心理期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个市州都具体调查了2个劳务输出重点县市区,并将调查情况及时反馈了省农业厅。据对石门县返乡农民工调查,蒙泉镇梅家河村全村3090人,2007年底外出务工人员为400人,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为195人,比2007年减少205人;夹山镇三板桥四都片全村人口2650人,2007年底外出务工人员为1020人,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为900人,比2007年减少120人;所街乡文家村全村人口1470人,2007年底外出务工人员为450人,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为390人,比2007年减少60人。二是制定《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情况调研提纲》和《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情况调查表》,派出2个调查组深入3个县6个乡镇、6个企业、1个工业园区、12个村具体了解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需求情况。三是设计《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利用湖南农业科教网平台针对湘籍返乡农民工开展在线调查。
二、领导重视,专题部署。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都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2009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继续抓好农民转移,特别是在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上下功夫,对暂时不能就业的返乡农民工,要将其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鼓励他们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给予每人600元培训补贴。湖南省人民政府专门下文《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出台八项重大举措,要求各地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局都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抽调了1~2名专人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到城镇非农产业再就业。据统计,各地召开了191次专题会议部署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娄底市成立了以市政府李云才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局胡绍华局长任副组长的市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市阳光办在娄底电视台发布了“致返乡农民朋友书”,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涟源市阳光办给所有乡镇、村组寄发了一封《好消息》给广大返乡农民朋友,各级阳光办认真选定条件较好的培训机构,切实负责指导培训工作。汨罗市年初召开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各”阳光工程”培训学校校长、阳光办专干会议,专门研究做好返乡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针对返乡农民工群体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让他们了解政策和报名参加培训。一是开展“阳光工程”服务进村活动,利用电视、宣传车、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指派教师进入农村各家各户宣传。二是利用各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报名点,发放宣传单,在示范村建立宣传栏,委托村支书或村主任逐户上门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意愿,并一一进行登记。三是开展主题宣传日活动。各地纷纷在繁华地段、主要街区发放《致返乡农民工一封信》,并开展“促进再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就业宣传,相关领导亲临现场指导。
四、制定方案,扎实培训。各地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培训就业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并紧锣密鼓地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分四个层次开展培训:一是农业生产培训。全省有18.2%的返乡农民工选择在家务农,各地不断加大粮食、蔬菜、水果、烤烟和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培训教师深入农村利用村级培训学校,对有种、养殖业培训欲望、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二是返乡创业培训。全省有5.1%的返乡农民工选择在本地创业,各地积极组织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着重培养他们的创业理念,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三是转移就业培训。全省有33.2%的返乡农民工表示会继续外出务工,6.1%的返乡农民工选择在本地打工,各地组织“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对愿意外出务工就业或本地打工的返乡农民工按照就业要求、市场需求进行以中期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如保靖县阳光办招收了31名有文化的返乡农民工,在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陶瓷专业免费培训半年,结业后负责安排就业。此外,剩下部分返乡农民工表示将视情况再作2009年的就业打算。四是技工院校培训。各技工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确定培训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五、出台政策,强化就业。不少返乡农民工积累了资金、学会了企业管理、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能,各地均积极鼓励和扶持他们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或者投身发展现代农业,从事农业规模经营、规模养殖、规模开发。一是各培训基地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争取务工岗位,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服务。二是在重点工程、新开工的启动内需项目上,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三是利用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组织返乡农民工投工投劳,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劳动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四是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规模养殖、设施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企业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务工提供岗位。五是对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或创业的农民工,各地在农机购置、粮种使用、农资购买、畜牧圈舍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永州市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奖励引导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实体减免收费,并引导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及时发放小额贷款业务,促进返乡农民就业。茶陵县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对开发种植脐橙10亩以上的创业户每亩给予200元的补贴,20亩以上的给予400元补助。六是安排返乡农民工参加“阳光工程”培训,享受“阳光工程”补助,组织学习电焊、计算机、车工等生产技能,返乡农民工多的县市区已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就业技能,并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主动与本地农业产业化企业及时沟通,将新增就业岗位优先满足返乡农民工,重新安排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双峰县100多名从沿海地区返乡的农民工经县阳光办和县农机学校联合组织的“阳光工程”——鞋面制作专业”培训后,送到县经开区兴昂鞋业项目指挥部再就业,刚从东莞从事工艺品加工的返乡农民匡小成应聘后兴奋地说:“真没想到,多年前我从家乡远赴沿海地方打工,今天却在返乡回家后不久就在自己的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在兴昂这样一流的企业上班”。攸县石羊塘乡金坑村村民周文华在外闯荡多年,2007年返乡创业,3年计划投资400万元,造林1500亩。目前已投资50万元,吸纳近期返乡的30余名农民工就近务工,日工资50~60元/天。攸县新市镇新联村返乡35人中,目前已有15人重新就业,其中5人在东方红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和村花木公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