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万州人大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为推进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库区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精心安排了职业教育情况专题调研课题。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在万市人大代表深入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重庆万州商贸中专、重庆万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实地调查了解职校教育教学及发展情况,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与区教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及14所市级达标以上中职学校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代表们对当前万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下一步万州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调研认为:万州职业教育资源丰富,优势突出,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重庆三峡库区职业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训基地,承担着支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服务移民安稳致富、优化库区投资环境、示范带动库区职教的重任。围绕这一定位和目标,万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大力扶持,整合资源,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了又好又快,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万州职教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中职教育办学规模占全市的13%。近年来,经过资源整合,全区中高职院校由原有的37所整合为29所(其中高校5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4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达标中职学校7所),校园占地约5平方公里,教职工近5000名。同时按照“支持鼓励,规范发展”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全区民办中高职院校已达14所,培育了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三峡服装艺术学校等一批办学条件好、社会认可度高的民办院校,形成了公办职校和民办职校多元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区职业教育在校生13.3万人,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其中高职及以上在校生4.1万人,中职在校生7.3万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3个月以上职业培训1.9万人。职业教育区外学生占80%以上,成为重庆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高地。今后一个时期,万州职教将结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实施,紧紧围绕“发展”和“规范”两大主题,科学规划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专业设置,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推进职教基地建设,为建设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和重庆第二大城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代表们指出,万州职教的特殊定位已充分表明万州职教是三峡库区职教的缩影,在全市具有较强代表性。但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政策不配套的因素;既有本地规范引导的不足,也有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强化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正确引导外,还必须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分争取市委、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代表们希望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继续加大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注、指导和协调,帮助库区有效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三峡库区职教的科学发展方向。三峡库区尤其是万州的职业教育要不断适应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和调整发展模式。一要提升层次。不盲目走规模扩张之路,即注重内涵发展,扩大高职,收缩中职,提前为国家实施免费中职教育战略做好对接准备。二要调整结构。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突出办学特色和质量。要着重解决库区农村“农、医、师”的培训,要重点围绕万州“五大特色产业”和库区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培养适用新型人才。各个职校要特色鲜明,专业不雷同不趋同,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三要改变模式。打破行业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各类职校自主自愿地实现功能整合、合理结合、集约办学、强强联合,把握适度规模,创品牌职教。四要规范管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有效理顺和整合职业教育的管理体系,强化以人为本、依法依规、有章可循、健康有序的管理模式,从布局设点、资质审查、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招生办法等方面加以统筹规范,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其次,要加大对库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市里在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职教政策、项目、资金的安排方面应重点给予倾斜和扶持。特别是规划和发展全市职业教育时,要充分考虑万州作为库区职教基地的生源需求,充分发挥万州29所中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避免均衡布点产生资源浪费和低效。二是大力支持库区职教的结构性调整,支持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实现本科教育,支持万州商贸中专、三峡水电校等基础条件好、办学质量高、辐射影响力强的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三是从移民后扶资金、国家教育经费等多个渠道组织落实专项资金,帮助库区职教化解债务矛盾,让职业院校能轻装上阵,健康发展。
第三,要尽快改革中职招生办法。一是改革完善市委组织部考核区县党政一把手的考核指标体系,打破区县生源封锁。明确学生只要在市内中职学校就读,都可列入本区(县)的高中阶段入学率,促进生源的合理流动和补充。二是结合国家大力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政策,借鉴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招生办法,发挥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生源学校在中职招生中的主渠道作用,科学合理地配置中职生源,规范招生行为,有效规避自主招生和市场招生带来的恶性竞争行为。
第四,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入手,改革公办职业学校的管理投入机制。统筹考虑国家教育办学和行业办学的经费投入,打破体制和行业限制,加大对行业办学的投入力度,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如万州目前还有三峡水电校、商贸中专、技工学校等较大规模的职业学校属于行业办学,行业投入很少,办学差距大。二是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适时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上规模、上档次、影响力大的民办职业院校给予财政补贴或奖励,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库区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市场办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