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民培训

四川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关于积极开展“新型农民示范村”活动的通知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川农训发[2006]年1号

 

各市(州)中心分校: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06年全省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任务的通知”(川农业函[2006]139号)精神和具体要求,围绕当前“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这一中心工作以及2006年全省农广校系统目标任务,省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研究决定,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开展“新型农民示范村”活动。现将“新型农民示范村”活动实施方案(见附件)下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二○○六年四月六日 

 

附件:

 “新型农民示范村”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开展“新型农民示范村”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要求,着眼于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省农民学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新型农民示范村”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培训项目为支撑,以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农民教育培训为手段,以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为目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二、 活动内容

“新型农民示范村”活动, 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省、市、县三级建立示范村的方式展开。要求各市、州抓1个“示范村”试点,“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县今年要求至少建1个示范村;有条件的县分校建1个“示范村”。活动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1、每个“新型农民示范村”建立1个科技书屋。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提供良好气氛和实际帮助。

2、每个“新型农民示范村”培养2名大专生,20名中专生。为全省农广校系统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培养10万中专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3、每个“新型农民示范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其中20人获取技能鉴定证书。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好务,以此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农广校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输出工作。

4、每个“新型农民示范村”培训骨干农民50人,并获取绿色证书。

5、每个“新型农民示范村”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人次。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民在当地创业提供科技支撑。

6、每个“新型农民示范村”订阅《农民科技培训》杂志20份,实用技术光碟100张。根据农时需要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以上。积极为农民提供科技新知识、新技术。

三、培训方法

建立实用技术证书—绿色证书—技能证书—中专学历证书—大专学历证书的农民终身教育培训证书制度由各级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分类分层次、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培训,以保证农民接受系统培训,层次不断提高。普通农民采取实用技术培训;骨干农民采取绿色证书培训(农民技术员);中坚核心农民采取技能证书培训(助理技师起点);乡土拔尖人才采取中专证书培训(农民技师);农村带头人采取大专证书培训(农民高级技师)。在培训上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开办“田间课堂”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积极组织师资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培训,开办“田间课堂”。田间课堂的内容,主要根据农民的技术需求,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的要求。具体方法:首先,调查农民需求,制订培训“菜单”。农民培训机构先深入到农民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并结合本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培训项目菜单,向社会公布,供农民选择。 其次,按“菜单”培训农民。对农民选择较多的“菜单”,建立示范基地或选择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分批集中在示范基地培训;还可采取电话、网上咨询等服务 “一对一”进行解疑培训或协调外地专家进行特邀培训。

2、开办“流动课堂”

为方便农民就近学习,通过配备的“科技培训直通车” 配备电视、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以及适合当地农民需要的图书、光碟等技术资料,在交通方便、农民比较集中的地点设置课堂,以巡回流动培训的形式,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等服务,并配合教师解难答疑,让农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技术,使“科技培训直通车”真正成为科技知识流动课堂。

3、开办“咨询课堂”

为了保证教育培训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弥补农业技术人员的不足,依托“专家咨询系统”,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等媒体,开办“农业专家咨询课堂”,把专家请到农民“身边”。具体方法是: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中心,成立农业专家系统,建立专家库,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建立专家联络和咨询平台,作为咨询课堂,让农业专家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答疑,辅助教学。目前,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已建立省级农业专家库,并开设了网络平台,作为咨询课堂,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提供随时咨询服务。

4、开办“学历课堂”

为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成为大学生、中专生,或学到外出打工的技能,农广校可在乡镇或村建立的职业教育学历教学班,即“学历教育课堂”。教学班办到村,因学员较为集中,教学组织灵活,学用结合方便,特别是教学内容可融合该村生产特点,使教学效果更佳。

5、开办“空中课堂”

针对我省农民数量众多、居住分散的特点,依托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向农民提供远距离教育培训 “空中课堂”。因广播、电视媒体成本低、覆盖性、系统性强,是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载体。具体做法是:各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整合资源,制作培训节目,开发培训课件,特别是制作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乡土课件”,在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农民的需要。目前,全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已开发上千种农民实用技术课件和光碟,可通过省校购买。

四、工作措施

1、结合项目,制定方案。努力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等项目,特别是以“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为契机,积极开展“新型农民示范村”试点。在摸清本村农民基本素质和受教育培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项目要求,做好实施方案。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在“新型农民示范村”活动中,学校一把手要亲自抓,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和总结,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行政推动和动员各方力量的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要按照“科技入户直通车”活动要求,加强管理,确定专人负责,并对培训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监督与检查,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为保证农民教育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依托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以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为基础,农业科技发展为动力,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高效率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

3、努力探索,总结经验。在开展“新型农民示范村”活动中,要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探索新型农民培养的形式和方法,探索评估农民教育培训绩效机制,提高培训效果。同时,要加强宣传和汇报,通过各种媒体、特别是电视、网络、报纸、乡村广播等形式,积极宣传农广校培养新型农民的成绩和优势,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支持和重视,以宣传促培训,以宣传促发展。

各项目县要把该活动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使示范活动真正发挥作用和取得成效。

 

 

二○○六年四月六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