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广校认真研究两办文件积极提出贯彻意见
本网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出台后,四川省农广校在第一时间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两办文件,并从增强农广校办学实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贯彻意见:
一、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高举农民教育大旗,坚定农民教育信心,继续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省“十万中专生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创业者和企业家培训计划等项目,加强各类培训项目的整合与衔接,做到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坚持统筹各类农村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按照使“农民整体受教育、终身受教育”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思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把农民分成普通农民、骨干技术农民、中坚核心农民、乡土拔尖人才、农村领头人等五个层次,并按各层次实施相对应的证书培训,即实用技术证书、绿色证书、技能鉴定证书、中专学历证书、大专及以上学历证书,同时为提高农民的学习积极性,证书之间实行累积递进,并和农民技术职称相结合,形成农民普遍受训、终身受训的良好机制。
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改善培训机构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1000所县级职教中心,并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纳入职教中心建设,省级重点建设100所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形成一批职业教育骨干基地和实训基地,一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
三、围绕项目开展学历教育,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大力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20名中专生”工程,在培训中,积极争取落实配套工作经费,不断完善一个工种,一个培训计划,一本教材,一张光盘,一个培训基地,一本证书和一个岗位的“七个一”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培训质量,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加大力度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明确和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农民教育培训职能,使其具有农业教育研究、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等多种功能,构建一个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高中等农业院校为依托,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主体,适应新阶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体。
五、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投入力度,切实支持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的组织实施。
两办文件的出台,对发挥农广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主渠道作用,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提出明确要求。这个《意见》的落实,必将带动新的农民教育培训支持政策出台,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必将面临更好发展机遇,四川省校将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扎实工作,让农广校的事业更加辉煌,为推动四川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省农广校
200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