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农广校培训农民学以致用效果显著
本网讯 成都市新都区农广校2008年承担了全区11个村的新型农民培训任务,通过在这些村开展蔬菜、水果、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训,农民都深感获益匪浅,学以致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今年农广校在军屯镇白碾村进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训,因为这是一项新技术,在新都开始小面积试验推广也不过四年,而且栽培方法要求小苗移栽,三角形稀植,每窝栽三株,三株成三角形,株间距离10厘米,不同于农民习惯的传统栽培方法。农广校的老师刚开始对农民进行栽培方法培训及现场演示的时候,遭到了一些学员的讽刺,他们说:“你们这是在绣花呵?”可我们的老师没有跟他们计较,仍然耐心地给他们讲授栽培技术要点。
为了真正达到培训效果,让农民尝到新技术的甜头,在1000亩示范区100亩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农广校又选择了40户农户作示范户,引进了新品种Ⅱ优838,并为他们的栽培做全程技术指导。这些农户很多开始都不太愿意接受新品种、新技术,嫌麻烦,不相信老师说的增收效果,但我们的老师面对农民的奚落与冷眼并没有退却,因为他们知道农民最后会感谢他们的。通过15次的理论培训,15次的统一田间指导,和不记得多少次的个别指导,学员们的稻田都长势喜人。
秋天,收获的季节到了。白碾村的农民开始收割了,传来了丰收的喜讯。通过实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泰隆900、Ⅱ优838、川香优9838、宜香优1577,使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100亩核心示范区亩产达771.2公斤,比全区水稻平均产量增加229.2公斤,按黄谷市场价每公斤1.6元计算,农民亩增加收入366.7元。1000亩示范区亩产675.2公斤,比全区水稻平均亩产增加133.2公斤,按黄谷市场价每公斤1.6元计算,农民亩增加收入213元。白碾村11社吴逢华、吴逢刚水稻亩产分别达到789.2公斤和779.7公斤。
称着丰收的水稻,农民脸上都笑开了花,对农广校的老师他们也是热情招呼,他们说:“我们就是欢迎新技术,今年3亩的田收了4亩的谷子,碾的米煮的饭也好吃,你们要常来哦”。
新型农民培训是一项贴近农民,农民直接受益的培训,所以深受农民欢迎,他们都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多进行几年。
(来源:新都区农广校 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