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民培训

【渠 县】农广校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本网讯  2007年以来,渠县农广校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按照“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要求,高举农民教育大旗,“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落实民生行动,扎实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结合主导产业  编写培训资料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该校结合渠县县情、乡情与各示范村的产业特点,内请外聘,优选师资,组织编写了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柑桔栽培管理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猪牛羊养殖技术、科学养鱼及鱼病防治技术、黄花无公害栽培技术、栽桑养蚕技术等实用技术丛书和文化读本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宣传资料共300000余份,做到受训农民人手一册,内容简单明了,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二、强化培训阵地  建设科技书屋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渠县农广校下大力气抓了培训阵地建设,重点抓了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农民科技书屋及专家咨询平台的建设。该校在全县60个乡镇的111个村利用村小学或村办公室,建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挂“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牌匾,为农民学科学、学技术提供了阵地;32个重点示范村建立了“农民科技书屋”,赠送农业科技图书160000余册,内容涉及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等,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套餐;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台,下发专家咨询卡,公布专家的职称和专长以及电话号码,让农民朋友在遇到生产技术难题时咨询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巩固培训内容。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加油站”,被誉为“带不走的课堂”。

三、创新培训方式  扎实开展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该校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坚持“培训到村,落实到人”。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坚持“三个结合”,做到“三个统一”。

(一)坚持培训时间与农时季节相结合,做到生产与学习的统一。培训时间上,抓住农事季节,注重时间衔接,重点加强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做到农民生产、学习两不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二)坚持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做到教师与学员的统一。培训内容上,针对农民日常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关键技术,由农民主动提问,专业教师一一解答,改“填鸭式”教学为教学互动,切实满足农民需求。

(三)坚持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教室讲理论、田间现场讲操作”的模式,每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还要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示范指导,增强农民学习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农民一学就懂、一看就会,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培训成绩斐然  辐射作用明显

 近三年来,通过集中培训和手把手、面对面的示范指导,一方面在每个示范村培养了40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专业  农民,全县111个村共培养4440人,有力地提高了渠县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辐射带动,培训农民10.7万余人次,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掀起了一股学科技、用科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热潮,并带动了一大批专业骨干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清溪场镇百花村黄花专业班学员徐树国,通过对黄花专业系列知识的系统学习,在农技人员和黄花专家的指导下,熟练地掌握了运用地膜覆盖、“两增一改”、切片繁殖、免深耕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加快了黄花繁育速度,提高了黄花品质;同时应用新技术对黄花品种进行早中晚熟合理搭配,提高了黄花产值。他一家5口人,栽植黄花3.5亩,正式投产2.7亩,年产黄花1750斤,产值1.4万元,其他收入1.7万元,年总收入3.1万元,人均年纯收入4160,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被村民誉为致富“领头雁”。

(来源:渠县农广校)

2009.07.28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