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致富经验

“草原六结合”清洁能源技术模式

时间:2010-04-02 来源:  作者:

在内蒙古的广大牧区,“草原六结合”清洁能源技术模式深受广大牧民的欢迎,成为当地主管部门推广的首选项目。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恢复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项目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的绝大多数生态脆弱区实行了全年禁牧。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牧民迫切需要一种生产能发展、生活水平能提高、生活用能可以合理解决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广大农牧民的需求,内蒙古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创新研究出“草原六结合”清洁能源技术模式,并将其在广大牧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

该模式是将“两池两灶两棚”(沼气池、青贮池、省柴节煤炕连灶、太阳灶、太阳能暖圈棚、蔬菜大棚)六种农牧业生产、生活及节能设施有机结合起来,配套实施。谈到推广草原六结合技术模式,内蒙古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王贵平站长滔滔不绝。他向记者介绍,“以牧户为单元,将庭院周围的草牧场围封起来,划分成生活区、养殖区、蔬菜种植区和饲草料种植区。针对牧民因饮食习惯炊事用能较多的实际,每户建设容积为10 立方米的沼气池2座,沼气池将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年可产沼气990立方米,节柴6200千克;再建省柴节煤炕连灶1铺,使其综合热效率由普通炕灶的45%提高到70%以上,年节柴8200千克;配套太阳灶1台,年节柴近2100千克。三种农村能源设施每年可节柴16500千克,相当于节约20亩地左右的玉米秸秆。为了对节省下来的玉米秸秆进行充分和有效利用,每户建设100立方米青贮池一座,将玉米秸秆及饲草进行青贮,为牲畜提供质量好、适口性强的饲草料,同时提高饲草料利用率45%以上。饲草料的增加及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舍饲圈养和牲畜养殖数量的增加,因此每户再建设一处120平方米左右的太阳能暖圈,既显著改善了牲畜的饲养条件,同时由于圈舍面积大、牲畜数量多,对建在圈内地下的沼气池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温增温效果。所以,该模式中沼气池的产气量等于甚至高于同一地区四位一体模式中沼气池的产气量。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沼渣沼液这一宝贵肥料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同时解决牧区蔬菜稀缺、菜比肉贵的问题,每户还建了350平方米左右的蔬菜大棚一栋。由于有了蔬菜大棚,沼气池及时进出料的问题亦得到根本性解决,为沼气池的正常高效运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通过建设“草原六结合”模式,广大牧民不仅经济收入大幅增加,而且用上了清洁能源,吃上了新鲜蔬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产规模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据调查,“草原六结合”模式户建设前平均每户占有天然草牧场1000亩左右,养羊40只左右,种植以饲草料为主的青贮玉米26亩,户均年纯收入1.2万元,生活用能主要靠烧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维持。模式建成后平均每户占用土地200亩,舍饲养羊达到100只,种植青贮玉米50亩,户均年纯收入3万元。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牧民伊拉图家承包了5100亩草场。过去他养的200多只羊一年也就是三四万元的收入。 2006年他家的草场实行了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并进行了改良,发展了170亩水浇地,种上了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同时建起了沼气池、320平方米的暖棚圈和200多立方米的青贮池。因为有了青贮池,伊拉图就提高了养殖适龄母羊的比例,而且进行品种改良。如今,他家的优质牲畜出栏率明显加快了,羔羊短期育肥只用五个月,一年三季配种,两年三茬羔,四季出栏,一年能挣十几万。

“草原六结合”模式是一条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转变传统自然放牧这一粗放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从根本上消除超载过牧这一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因素,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植被得以迅速恢复,加快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速度。通过对全区16个“草原六结合”模式户的走访得知,16户共1.8万亩天然草场全部实行了全年禁牧。封禁前,这些草场由于长期人为的超载过牧,植被覆盖度不足30%,如今,这16户的草场植被覆盖度达到了60%以上,草群植物种类明显增加,牧草产量达120公斤/亩,草场中的各种动物明显增多了。

“草原六结合”模式的创新研究示范,使多学科在示范区进行了有机结合,多项目在示范点进行了全面整合,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牧区清洁能源的全面利用,实现了资源可持续开发、能源循环利用、生产科学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20071030日,该清洁能源技术模式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模式的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牧区、半农半牧区清洁能源建设模式的空白。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