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郯城县农业科技培训助推三秋生产开展
本网讯 为了贯彻落实临沂市农业局临农广字 [2009]5号《关于开展送科技入户服务三秋生产系列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郯城县农广校在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渠道作用,在三秋生产期间,联合农技推广中心和种子公司等单位,实施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农业科技“三进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送科技进村入户和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助推了三秋生产顺利开展。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今年,郯城县委、县政府对三秋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农口各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三秋生产领导小组,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三秋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和《郯城县人民政府2009年秋种工作意见》两个文件,就今年的秋种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县上下要把三秋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要求各单位和各乡镇切实组织抓好三秋生产,落实分工负责制,把具体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村、人和地块。农业局对三秋生产非常重视,局党组要求各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结合项目实施,抓住关键农时季节,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玉米、水稻适时收获、小麦机播和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推广为重点,结合优质小麦、水稻、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整合现代农业生产资金、标准粮田、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以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充分发挥技术和培训资源优势,分工包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强化农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科技生产水平,推动三秋生产顺利开展。
二、以会代训,由点带面
郯城县农广校在农业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积极承担三秋生产农民科技培训任务。
三、整合资源,科技下乡
郯城县农业局为了抓好三秋生产期间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种田水平,保证完成全县90万亩小麦的播种任务,制定了《郯城县秋种技术意见》,并印刷成明白纸,结合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整合培训资源,将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和种子公司等单位高中级技术人员分组包片,下乡到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一是由农业局资深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以乡镇为单位,分别在郯城、褚墩、马头、重坊、李庄、沙墩、黄山、庙山、胜利和泉源等十个以玉米-小麦生产为主的乡镇,对县乡包片包村技术人员、农民辅导员、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部分村两委成员等人进行集中培训。主要讲授和推广玉米晚收、小麦晚播“双晚”技术,精播半精播技术、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玉米秸秆还田,氮肥后移高产栽培、高产创建经验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由参加培训人员再进行技术宣传和辐射带动农民群众科学种植。二是以三名技术人员为一组,配合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负责一个乡镇的“双晚”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工作,及时掌握玉米收获进度和小麦播种面积。通过技术人员的培训推广,全县玉米收获比往年平均晚收5-7天。三是对高峰头、红花、杨集、归昌、花园和港上等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的乡镇,主要集中讲授配方施肥和稻茬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四是培训现场发放科技资料和明白纸,保证技术宣传到位,送技术要领到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手中。通过采取乡镇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培训指导相结合,田间地头讲解与示范操作相结合,赶科技集等形式,大力培训、推广高产栽培技术,认真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作。
四、方便农民、服务生产
郯城县农广校在实施科技培训过程中,为了解决农民的工学矛盾,在县乡集中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田间地头接受咨询服务、示范操作的基础上,还审时度势,根据农民白天劳动,晚上农闲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方便农民,服务生产开展了晚班培训。分别在花园乡的小于庄村、埠北村;归昌乡的西樊村、归昌四村等乡镇和村庄,农广校副校长张维海带队,由农广校副校长、高级农艺师刘元龙和兼职教师王晓弟、杜建菊等进行了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等知识的系列培训。培训期间还利用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播放了科技电影,音像结合,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增强了直观性,提高了培训效果。培训过程中,农广校免费发放毛巾、软皮本、科技书籍、明白纸、科技挂图和光盘等学习工具和科技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在三秋生产送科技下乡服务过程中,农广校还聘请农业执法大队王庆法大队长到培训现场,向农民讲授真假化肥、真假农药的辨别知识,并印刷成明白纸,发给农民群众学习掌握,提高了农民防伪、拒假、节本、增效的能力。
农广校在三秋生产过程中,积极与其它单位联合,运用不同形式,发挥师资等资源优势,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致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服务三秋生产,受到了农业局党组、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