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川农广校严把“六关” 确保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质量
一是培训教师选聘关。学校制定了培训任课教师聘任选拔制度,不仅对教师的文化程度、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表达能力做了严格的规定,还事先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考察。
二是培训对象筛选关。选择思想素质好、品德端正、遵纪守法、乐于奉献,工作积极主动,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以及从事农村信息员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岗位上的人员作为培训对象。
三是培训课程设置关。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兼顾技术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以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精神文明等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一村一品”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安排专业课程。
四是培训资料编印关。在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方面,除采用中央农广校统一印制的教材外,针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的特点,在资料编印时做到文字精炼,突出实用性。
五是严把培训质量关。为保证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一是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加深了学员的印象,提高了学员的理解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每节课培训结束前均留出一段时间,由专家解答学员提出的实际问题,实现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较好地把专家的理论知识同学员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六是落实跟踪服务关。成立跟踪服务队,跟踪服务队成员对受训学员上岗工作情况跟踪服务期为1年。每名成员负责跟踪服务的学员不超过20名,成员与学员之间要相对固定,并建立服务团队成员与公益型岗位从业人员长期互动关系,以便及时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