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村教育

【山东】滨城区农广校圆满完成2009年招生任务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本网讯  2009年,滨城区农广校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做好中专、绿证招生工作,加大宣传和招生力度,招收中专学历132人,绿证 230 人,圆满的完成了招生任务。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支持,政策扶持

 

滨城区农广校多年来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一直沿用1994年的招生优惠政策,政策规定:①每年学历生人数达到一个教学班的(30人),区政府从农发基金安排的农技培训费中为每个学员承担学费200元。②农口各单位录用临时工、合同工,必须录用农广校对口专业知识,具有农广校文凭的。③在校学员听辅导,参加考试所占用的时间顶义务工。在职脱产干部、职工、乡企职工,在听辅导和考试所占用时间,单位应视为正常出勤。各乡、镇办事处也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报名。这项政策延续至今,各项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学员报名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学习条件。

 

二、乡镇公务员的典型示范作用

 

2009年2月16日,<<中共滨州市委组织部 滨州市人事局 2009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简章>>,在滨州人才网发布,其中一条要求,就是在农村任大队书记三年以上,具有中专文凭。由于符合要求的大队书记大多为农广校的早期毕业生。因此,这则消息的发布,为农广校毕业生人尽其才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在组织部调查核实过程中,滨城区农广校在学籍各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配合。在组织部调查核实过程中,滨城区农广校在学籍各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配合。

 

最后,1992级畜牧专业的学员石志波,1994级畜牧专业的纪俊海经过层层选拔,被录用。典型示范作用使农广校毕业学员报考乡镇公务员看到了希望,为今年的招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随时进村入户,做农民兄弟的及时雨

 

滨城区农广校积极改变思维模式,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为农民兄弟实实在在解决问题。4月中旬是梨花初绽的时节,农广校的教师奔波在各个乡镇的梨园里,聘请专家讲解花期管理,梨农听得津津有味。春季养猪的农户遇到了难题,农广校的教师同畜牧专家冒雨前往,查看情况,传送技术。初夏到了雷雨交加的时节,农广校的教师同气象专家向农民兄弟讲解怎样防雷减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农广校全体办学人员的辛勤付出,农民兄弟对农广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常言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经过他们的口口相传,农广校的声誉越来越高,从而为招生打下坚实的了群众基础。

 

四、新型农民培训同农广校教学相结合

 

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是农广校的主任务,党的十七大为农村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求农民改变过去的传统的务农方式,转为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加快致富步伐的新型农民。为此,学校也在过去课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辅导方式与时俱进,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解读给农民听,让他们放开手脚,积极致富。通过这种方式,农民看到了只有学习才是致富的捷径,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前来农广校报名的也多了起来。

 

                           

附件: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